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引言 | 第14-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9页 |
第一部分 丁酸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 | 第1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动物和实验分组 | 第19-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旷场实验 | 第22页 |
·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检测 | 第22-23页 |
·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检测 | 第2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6页 |
·小鼠自发活动的变化 | 第23-24页 |
·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 第24-25页 |
·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7页 |
4.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第二部分 丁酸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机制 | 第31-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动物和实验分组 | 第32-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制备 | 第35页 |
·脑组织样本的制备 | 第35-36页 |
·脑组织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36页 |
·脑组织炎症指标的测定 | 第36页 |
·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检测 | 第36-37页 |
·免疫组化 | 第37页 |
·Western blot | 第37-3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9页 |
2. 结果 | 第39-44页 |
·小鼠脑组织SOD活力和MDA水平 | 第39-40页 |
·小鼠脑组织IL-1β、IL-8 和TNF-α 水平 | 第40-42页 |
·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 第42页 |
·小鼠脑组织Bcl-2 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2-43页 |
·小鼠脑组织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4. 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第三部分 丁酸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的保护作用 | 第51-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动物和实验分组 | 第52页 |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4页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制备 | 第54页 |
·Morris水迷宫实验 | 第54-55页 |
·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检测 | 第55页 |
·免疫组化 | 第55-56页 |
·Western blot | 第56-5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7页 |
2. 结果 | 第57-60页 |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 第58-59页 |
·小鼠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4.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综述 脑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66-115页 |
1. 脑血管解剖与生理功能 | 第66-67页 |
2. 动物模型 | 第67-71页 |
·MCAO模型 | 第67-68页 |
·血栓模型 | 第68-69页 |
·全脑缺血模型 | 第69-71页 |
3. 发病机制 | 第71-83页 |
·氧化应激 | 第72-74页 |
·炎症反应 | 第74-81页 |
·细胞凋亡 | 第81-83页 |
4. 治疗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