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与施工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9-13页 |
| ·自锚式悬索桥的兴起 | 第9-11页 |
| ·自锚式悬索桥的沉寂 | 第11页 |
| ·自锚式悬索桥的复兴 | 第11-12页 |
| ·我国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3页 |
| ·自锚式悬索桥的主要结构形式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方法 | 第15-19页 |
| ·总体设计 | 第15-16页 |
| ·桥跨布置 | 第15页 |
| ·边中跨比 | 第15页 |
| ·主缆垂跨比 | 第15-16页 |
| ·加劲梁支撑体系 | 第16页 |
| ·加劲梁设计 | 第16-17页 |
| ·桥塔设计 | 第17页 |
| ·主缆设计 | 第17-18页 |
| ·吊索设计 | 第18页 |
| ·锚固跨设计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吉林雾凇大桥的结构设计 | 第19-25页 |
| ·总体设计 | 第19页 |
| ·缆索系统 | 第19-22页 |
| ·主缆 | 第19-21页 |
| ·吊索及索夹 | 第21-22页 |
| ·索鞍 | 第22页 |
| ·加劲梁 | 第22页 |
| ·主缆散索及锚固系统 | 第22-23页 |
| ·主塔及基础 | 第23-24页 |
| ·锚墩及边墩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4章 雾凇大桥成桥状态计算分析 | 第25-43页 |
|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分析方法 | 第25页 |
| ·成桥阶段计算分析参数 | 第25-26页 |
| ·材料特性 | 第25-26页 |
| ·计算荷载 | 第2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加劲梁分析验算 | 第27-33页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27-28页 |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28-32页 |
| ·主梁刚度验算 | 第32-33页 |
| ·吊索区标准横梁的分析验算 | 第33-35页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34页 |
| ·抗裂性验算 | 第34-35页 |
|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 第35页 |
| ·桥面板的分析验算 | 第35-36页 |
| ·桥塔分析验算 | 第36-40页 |
| ·持久状况纵向应力验算 | 第36-38页 |
| ·抗裂性验算 | 第38-40页 |
| ·桥塔变形计算 | 第40页 |
| ·主缆分析验算 | 第40-41页 |
| ·吊索分析验算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雾凇大桥施工工艺与施工阶段的分析 | 第43-54页 |
| ·雾凇大桥的施工分析 | 第43-45页 |
| ·施工阶段结构位移分析 | 第45-48页 |
| ·施工阶段的主塔与主梁的受力分析 | 第48-51页 |
| ·施工阶段主缆与吊索的应力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54页 |
|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