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 ·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创新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 ·创新点 | 第24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 第2章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可行性分析 | 第25-36页 |
|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现状 | 第25-31页 |
|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成果 | 第25-27页 |
|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困境 | 第27-31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可行性 | 第31-35页 |
|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与启示 | 第31-33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先行者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力机制分析 | 第36-48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外部动力因素 | 第36-40页 |
| ·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 第36-37页 |
| ·党和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推动力 | 第37-38页 |
|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 第38-39页 |
|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 | 第39-40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内部动力因素 | 第40-43页 |
| ·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需求 | 第41页 |
| ·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就业压力 | 第41-42页 |
| ·利益驱动力 | 第42-43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力机制分析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5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外助力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 ·政府层面 | 第48-50页 |
| ·社会层面 | 第50-51页 |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内驱力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5-62页 |
| ·完善政府导向机制 | 第55-57页 |
|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 | 第55-56页 |
| ·加大扶持力度 | 第56-57页 |
| ·完善高校转型保障机制 | 第57-58页 |
| ·厘定办学思路 | 第57页 |
| ·强化专业和课程应用建设 | 第57-58页 |
| ·做实产学研合作教育 | 第58页 |
|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 第58-59页 |
| ·共同调整专业 | 第58页 |
| ·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58-59页 |
| ·共同管理培养模式 | 第59页 |
| ·建立健全评估监督机制 | 第59-61页 |
|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 | 第59-60页 |
| ·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 | 第60页 |
| ·做好宣传舆论的引导工作 | 第60页 |
| ·充分整合优质资源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