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计算的曝气池运行工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活性污泥法系统简介 | 第10页 |
·曝气池工艺及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曝气池工艺 | 第10-11页 |
·曝气池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气液两相流及其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利用CFD进行研究的程序 | 第14-19页 |
·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4-17页 |
·计算域和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处理 | 第17-18页 |
·利用FLUENT求解及前后处理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气液两相流数的数学模型 | 第20-30页 |
·氧转移原理 | 第20-22页 |
·物质扩散基本规律 | 第20-21页 |
·气液传质的双膜理论 | 第21页 |
·分析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两相流建模方法 | 第22-24页 |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 第23页 |
·欧拉-欧拉法 | 第23-24页 |
·模型的确定 | 第24-25页 |
·气相的分布特点 | 第24-25页 |
·相间曳力规律 | 第25页 |
·欧拉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25-28页 |
·体积分数 | 第26页 |
·守恒方程 | 第26-28页 |
·湍流模型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曝气管布置方式对流场的影响 | 第30-43页 |
·模型校核 | 第30-3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数据比较 | 第31-32页 |
·气相流型的比较 | 第32-33页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3-35页 |
·数值计算中的误差 | 第33-34页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4-35页 |
·曝气池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物性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曝气管间距对流场的影响 | 第37-41页 |
·等间距工况的模拟 | 第37-39页 |
·增大曝气管间距后的模拟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不同曝气工况对曝气池流场的影响 | 第43-56页 |
·曝气管排数对流场的影响 | 第43-48页 |
·对含气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对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对气液速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池体深度对流场的影 | 第48-51页 |
·对含气率的影响 | 第49页 |
·对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空气速度的影响 | 第51页 |
·曝气深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51-55页 |
·对气体流场及含气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53页 |
·对液体速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同一池体内流场的变化规律 | 第56-66页 |
·横向变化规律 | 第56-62页 |
·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 | 第56-57页 |
·湍动动能与湍动耗散率的变化规律 | 第57-60页 |
·气体速度与液体速度 | 第60-62页 |
·纵向变化规律 | 第62-65页 |
·体积分数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湍动动能与湍动耗散率的变化特点 | 第63-64页 |
·气体速度和液体速度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