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基础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含铜废水处理现状研究 | 第17-20页 |
| ·含铜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7页 |
| ·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7-20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菌种来源和培养液 | 第24页 |
| ·电极的预处理 | 第24页 |
| ·膜的预处理 | 第24页 |
| ·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 ·产电性能 | 第24-25页 |
| ·废水处理 | 第25页 |
| ·微生物形态表征 | 第25-26页 |
| ·阴极产物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9页 |
| ·电极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29-41页 |
| ·电极材料 | 第29-33页 |
| ·电极间距 | 第33-36页 |
| ·电极表面积 | 第36-41页 |
| ·膜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 ·膜种类 | 第41-43页 |
| ·膜面积 | 第43-45页 |
| ·负载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温度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有机废水处理及其产电性能 | 第49-61页 |
| ·底物生物降解及其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49-55页 |
| ·底物种类 | 第49-52页 |
| ·底物浓度 | 第52-55页 |
| ·缓冲溶液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缓冲溶液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废水处理 | 第56-57页 |
| ·阳极生物膜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57-60页 |
| ·电化学活性分析 | 第57-58页 |
| ·形貌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含铜废水处理及其产电性能 | 第61-95页 |
| ·模拟含铜废水处理 | 第61-72页 |
| ·产电性能 | 第61-65页 |
| ·铜离子去除率 | 第65-66页 |
| ·阴极还原产物 | 第66-72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对含铜废水处理的影响 | 第72-87页 |
| ·装置的构建 | 第72-75页 |
| ·产电性能 | 第75-77页 |
| ·废水处理 | 第77-78页 |
| ·阴极还原产物 | 第78-87页 |
| ·连续流与间歇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铜废水 | 第87-90页 |
| ·产电性能 | 第87-88页 |
| ·废水处理 | 第88页 |
| ·阴极还原产物 | 第88-90页 |
|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铜渣的研究 | 第90-93页 |
| ·产电性能 | 第90-93页 |
| ·铜渣处理效果 | 第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结论 | 第95-96页 |
| ·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1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