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晚冰期气候不稳定性 | 第11-12页 |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 | 第12-14页 |
·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事件 | 第14-17页 |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气候记录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亚洲夏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的差异性 | 第20-21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30页 |
·共和盆地演化历史 | 第23-24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26页 |
·植被 | 第24-25页 |
·土壤 | 第25页 |
·水文 | 第25-26页 |
·气候 | 第26-30页 |
·温度 | 第26-28页 |
·降水 | 第28页 |
·蒸发 | 第28-29页 |
·沙珠玉盆地气候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年代序列 | 第30-39页 |
·样品采集 | 第32-33页 |
·湖泊沉积地层 | 第33-36页 |
·岩芯年龄测定 | 第36-39页 |
·测试方法与年代结果 | 第36-37页 |
·年代序列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实验方法 | 第39-46页 |
·粒度 | 第39页 |
·磁化率 | 第39-40页 |
·碳酸盐含量 | 第40页 |
·生物大化石的挑选与统计 | 第40-41页 |
·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含量 | 第41页 |
·水的氢氧同位素 | 第41页 |
·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_(org)) | 第41页 |
·碳酸盐稳定同位素 | 第41-46页 |
·沉积碳酸盐<38μm组分 | 第41-42页 |
·沉积碳酸盐<160μm组分 | 第42页 |
·软体动物壳体 | 第42-45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2-44页 |
·同位素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沉水植物结壳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解释 | 第46-89页 |
·粒度 | 第46-51页 |
·现代沉积 | 第46-49页 |
·湖泊表层沉积 | 第47页 |
·湖泊现代水体捕获沉积 | 第47-48页 |
·流域地表沉积 | 第48-49页 |
·岩芯沉积 | 第49-50页 |
·更尕海表层沉积粒度组成空间分异 | 第50页 |
·岩芯沉积样品粒度组成的环境意义 | 第50-51页 |
·磁化率 | 第51-53页 |
·碳酸盐含量 | 第53-54页 |
·生物大化石及沉水植物碳酸盐结壳 | 第54-62页 |
·植物大化石 | 第55-59页 |
·软体动物壳体化石 | 第59-61页 |
·沉水植物结壳 | 第61-62页 |
·TOC、TN与C/N | 第62-64页 |
·水同位素 | 第64-66页 |
·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_(org)) | 第66-68页 |
·碳酸盐稳定同位素 | 第68-89页 |
·不同成因碳酸盐同位素环境指示意义 | 第68-76页 |
·沉积碳酸盐<38μm组分 | 第68-71页 |
·沉积碳酸盐<160μm组分 | 第71-72页 |
·软体动物壳体 | 第72-74页 |
·沉水植物结壳 | 第74-76页 |
·生物成因碳酸盐同位素分馏机制 | 第76-82页 |
·沉水植物结壳 | 第76页 |
·软体动物壳体 | 第76-81页 |
·现生沉水植物结壳与软体动物壳体同位素分馏 | 第81-82页 |
·不同成因碳酸盐同位素结果对比与解释 | 第82-89页 |
·氧同位素 | 第83-86页 |
·碳同位素 | 第86-89页 |
第六章 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重建 | 第89-122页 |
·湖泊水位变化历史 | 第89-97页 |
·16ka以来湖泊水位变化历史 | 第89-93页 |
·与邻区湿度记录对比 | 第93-97页 |
·湖泊生产力演化历史 | 第97-103页 |
·湖泊古生产力定性重建 | 第97-100页 |
·湖泊古生产力定量估算 | 第100-101页 |
·16ka以来湖泊生产力变化历史 | 第101-102页 |
·区域气候变化响应 | 第102-103页 |
·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重建 | 第103-118页 |
·气候变化的氧同位素记录 | 第103-105页 |
·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 | 第105-109页 |
·区域氧同位素记录对比 | 第109-115页 |
·区域气候变化模式 | 第115-118页 |
·区域气候变化驱动机制浅析 | 第118-12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结论 | 第122-12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55页 |
附录:图表清单 | 第155-157页 |
List of ifgure and table | 第157-159页 |
个人简历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