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基于地震约束的辫状河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以M区块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项目背景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0-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页
     ·技术路线第10-11页
   ·创新点第11-1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块M地质概况第12-26页
   ·研究区区域构造背景第12-13页
   ·研究区地层特征第13页
   ·研究区的沉积背景第13-17页
     ·沉积微相特征第14-17页
     ·研究区沉积相模式第17页
   ·沉积相标志第17-22页
     ·岩石类型第17-18页
     ·沉积构造类型第18-21页
     ·生物化石遗迹及特殊矿物第21页
     ·测井曲线形态第21-22页
   ·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第22-23页
   ·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第23-26页
     ·四性关系研究第23-24页
     ·储层物性变化特征第24-26页
第三章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第26-35页
   ·传统地质统计学第26-28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第28-33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原理第28-29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概述第29-31页
     ·地质概念模型转换成训练图像第31-33页
   ·多点与两点地质统计学之间的理论关系第33-35页
第四章 地震数据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方法第35-38页
   ·利用地震数据约束建模第35-37页
     ·地震约束建模原理第35-36页
     ·地震数据约束储层建模方法第36-37页
   ·地震数据约束沉积微相模型建模方法第37-38页
第五章 基于地震数据约束地质建模研究——M区块O-11a层第38-67页
   ·工区及井位分布第38-39页
   ·O-11a层地层格架模型第39-40页
   ·o-11a层训练图像的形成第40-44页
     ·垂向比例曲线分析第41-42页
     ·第一种训练图像绘制第42-43页
     ·第二种训练图像绘制第43-44页
   ·利用测井数据建模第44-53页
     ·第一种训练图像建模第44-47页
     ·第二种训练图像建模第47-51页
     ·两种训练图像模拟结果对比第51-53页
   ·地震数据约束建模第53-64页
     ·沉积微相概率曲线第53-54页
     ·地震数据约束建模第54-58页
     ·不同井震比对建模结果的影响第58-60页
     ·随机种子对建模结果的影响第60-63页
     ·地震约束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63-64页
   ·新钻水平井验证不确定性第64-67页
第六章 认识与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套盆地呼和坳陷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下一篇:六盘山地区及邻区中新元古代构造类型及其动力学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