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14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10页 |
1. 实验动物 | 第9页 |
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9页 |
3. 实验器材 | 第9-10页 |
4. 药物的制备 | 第1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0-12页 |
1. 动物模型的建立、分组、用药方法 | 第10-11页 |
2. 标本的采集与制备 | 第11页 |
3. 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 | 第11页 |
4. 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参数检测 | 第11页 |
5. 代谢组学分析 | 第11-12页 |
·GC-MS分析条件 | 第11-12页 |
·数据处理 | 第12页 |
(三) 统计学处理 | 第12-14页 |
二、结果 | 第14-18页 |
(一) 血清雌二醇的变化 | 第14页 |
(二) 骨密度的变化 | 第14-15页 |
(三) 股骨力学测定 | 第15-16页 |
(四) 代谢组学 | 第16-18页 |
1. 卵巢去势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 第16页 |
2. 卵巢去势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生物标记物的确定 | 第16页 |
3. 疏肝补肾方对卵巢去势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代谢物组变化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18-24页 |
(一)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认识 | 第18页 |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及表现 | 第18页 |
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 第18页 |
(二)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认识 | 第18-19页 |
1.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 第18-19页 |
2. 骨质疏松与肝郁肾虚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19页 |
(三)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 第19-20页 |
1. 代谢组学在评价中药安全性和毒理研究方面的运用 | 第19页 |
2. 代谢组学在评价方剂的整体疗效方面的价值 | 第19-20页 |
3. 代谢组学与藏象理论 | 第20页 |
4 .代谢组学与辨证论治的统一 | 第20页 |
(四) 疏肝补肾方的药理和作用机制 | 第20-23页 |
1. 淫羊藿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页 |
2. 柴胡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页 |
3. 牛膝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页 |
4. 补骨脂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22页 |
5. 杜仲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页 |
6. 川断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页 |
7. 郁金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页 |
8. 疏肝补肾方对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机制探讨 | 第22-23页 |
(五) 实验不足与工作展望 | 第23-24页 |
四、小结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附图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