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齐梁五言诗古今体诗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第8-12页 |
(一) 曹道衡、傅刚先生的相关研究 | 第8-9页 |
(二) 钱志熙、葛晓音先生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三) 林田慎之助、清水凯夫先生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2-17页 |
(一) 新体诗 | 第13-14页 |
(二) 古诗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汉魏晋宋诗歌古今体分流现象 | 第19-44页 |
第一节 两汉时期文人对《诗经》的模拟意识 | 第19-27页 |
第二节 曹魏、西晋时期的拟古诗风和诗乐关系的变化 | 第27-35页 |
第三节 从“褒古贬今”到“新变” | 第35-44页 |
第三章 齐梁时期新旧体诗的历时性分化 | 第44-72页 |
第一节 对永明律体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反思 | 第44-48页 |
第二节 宋齐文人和永明律体的形成 | 第48-59页 |
(一) 诗歌统计和永明体诗人的犯前四病考 | 第48-54页 |
(二) 周、张融对永明体的贡献 | 第54-59页 |
第三节 陆厥、锺嵘的“自然声律说”及其文学思想 | 第59-72页 |
(一) 陆厥、钟嵘的“自然声律”说 | 第59-65页 |
(二) 钟嵘的文学思想与新体诗派 | 第65-72页 |
第四章 “大谢体”和萧梁前期古体分流 | 第72-100页 |
第一节 晋宋山水诗之演变略考 | 第72-80页 |
(一) 刘勰与齐梁诗坛 | 第72-75页 |
(二) 东晋山水诗向大谢体之嬗变 | 第75-80页 |
第二节 刘勰《文心雕龙》对大谢体之批判 | 第80-91页 |
(一) 刘勰的诗歌语言观 | 第80-85页 |
(二) 大谢体之视觉美 | 第85-91页 |
第三节 萧梁前期文坛景象与古今体分化 | 第91-100页 |
(一) 萧梁旧体派与古今分流 | 第91-97页 |
(二) 大谢体之终结 | 第97-100页 |
结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后记:何为文学?——对文学研究之考察 | 第106-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