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框架结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主张 | 第17-30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形成的背景 | 第17-21页 |
·学理层面批判客观主义 | 第17-19页 |
·现实历史运动层面批判历史宿命论 | 第19-20页 |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生成 | 第20-21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 | 第21-25页 |
·实践“一元论” | 第21-22页 |
·实践哲学的历史观 | 第22-23页 |
·实践哲学的政治和哲学的统一 | 第23-25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之现实化:文化领导权 | 第25-28页 |
·“文化领导权”内涵 | 第25-26页 |
·文化领导权的实现主体:有机知识分子 | 第26-27页 |
·有机知识分子的培养者:政党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葛兰西实践哲学是科学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 第30-43页 |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突出日常生活文化特征 | 第31-34页 |
·将社会革命引向文化批判领域 | 第31页 |
·将哲学理性引向人类主体实践 | 第31-32页 |
·将理论追求引向日常生活世界 | 第32-34页 |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 第34-37页 |
·日常生活研究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据 | 第35-36页 |
·葛兰西实践哲学追求的目标:回归常识的文化启蒙 | 第36-37页 |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生活常识哲学 | 第37-41页 |
·普通生活常识:广泛流行的大众文化 | 第37-38页 |
·更新了的生活常识: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提升 | 第38-39页 |
·生活常识哲学在我国的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之现实启示 | 第43-59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 | 第43-47页 |
·生成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精神 | 第43-44页 |
·强调政党领导权中的文化因素 | 第44-46页 |
·重视知识分子的文化启蒙作用 | 第46-47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之深层文化启蒙 | 第47-51页 |
·精英文化:自觉的文化生活精神 | 第47-48页 |
·大众文化:走出传统日常生活 | 第48-49页 |
·文化整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 第49-51页 |
·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文化启蒙的任务 | 第51-57页 |
·常识教育,使公民学会合情合理地判断事实 | 第51-54页 |
·尊重常识,使公民遵循历史规律性和拥有科学思维 | 第54-55页 |
·回归生活,使普通公民逐步向理性公民转变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