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土茯苓和红土茯苓的概述 | 第9-10页 |
| ·土茯苓及红土茯苓的主要成分及其提取、分离、分析方法 | 第10-15页 |
| 第2章 中药土茯苓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 第15-37页 |
| ·引言 | 第15-16页 |
| ·土茯苓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实验 | 第16-24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16页 |
| ·样品制备 | 第16-17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条件 | 第1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7-24页 |
| ·高效逆流色谱法分离土茯苓中活性化合物 | 第24-29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24页 |
| ·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 ·土茯苓活性成分的分析、分离条件 | 第25-2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8-29页 |
| ·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土茯苓中活性化合物 | 第29-36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29-30页 |
|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0-36页 |
| ·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土茯苓中活性化合物 | 第36-37页 |
|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条件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 第3章 中药红土茯苓活性成分的研究 | 第37-52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土茯苓中活性化合物 | 第38-40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38页 |
| ·样品制备 | 第3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0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红土茯苓活性化合物 | 第40-44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40页 |
| ·样品制备 | 第40页 |
| ·红土茯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分离方法 | 第40-42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 ·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红土茯苓中的化合物 | 第44-50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44页 |
| ·样品制备 | 第44-45页 |
| ·实验条件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50页 |
| ·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红土茯苓中的活性化合物 | 第50-52页 |
| ·核磁共振波谱的分析条件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 第4章 土茯苓、红土茯苓中活性成分的抗炎活性研究 | 第52-76页 |
| ·引言 | 第52-54页 |
| ·中药抗炎活性研究进展 | 第52-53页 |
|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s-2)简介 | 第53页 |
| ·超滤质谱技术简介 | 第53-54页 |
| ·土茯苓、红土茯苓中活性成分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 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4-65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54页 |
| ·样品制备 | 第54-55页 |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55-5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筛选土茯苓和红土茯苓中活性成分 | 第65-75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65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65页 |
| ·超滤质谱的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总结 | 第75-76页 |
| 第5章 土茯苓、红土茯苓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6-86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土茯苓、红土茯苓两种粗提物及不同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7-85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77页 |
| ·样品制备 | 第77-78页 |
|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0-85页 |
| ·小结 | 第85页 |
| ·总结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10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2-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