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功效成分的研究及其毒理学评价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贫血简介第8-10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第8-9页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第9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第9-10页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第10页
     ·溶血性贫血第10页
     ·血红蛋白病第10页
   ·花生红衣简介第10-13页
     ·儿茶素简介第11-13页
   ·红枣简介第13-15页
     ·红枣中的活性成分第13-15页
   ·铁营养强化剂简介第15-17页
     ·乳酸亚铁第16页
     ·葡萄糖酸亚铁第16-17页
     ·NaFeEDTA第17页
   ·总黄酮和铁含量测定方法简介第17-18页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7-18页
     ·铁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8页
   ·保健食品毒理学评价第18-20页
     ·毒理学评价试验阶段和内容第19页
     ·保健食品类别不同选择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原则要求第19页
     ·毒理学评价试验应用第19-20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功效成分的确定研究第22-28页
   ·试剂与仪器第23页
     ·试剂第23页
     ·仪器第23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配方的确定第23-24页
     ·花生红衣提取物安全添加量的确定第23-24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各组分含量的确定第24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功效成分的确定第24页
   ·花生红衣提取物添加必要性说明第24-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配方的确定结果第25-26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功效成分的确定结果第26页
     ·花生红衣提取物添加必要性结果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稳定性研究第28-34页
   ·试剂与仪器第28页
     ·试剂第28页
     ·仪器第28页
   ·试验样品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30页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比色法)第29页
     ·不同杀菌参数对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影响第29-30页
     ·考察光、热对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芦丁标准曲线第30-31页
     ·不同杀菌参数对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的影响结果第31-32页
     ·光、热对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功效成分的测定研究第34-42页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试验试剂第34页
     ·仪器第34-35页
     ·试验样品第35页
   ·黄酮的检测方法(比色法)第35-36页
     ·芦丁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5页
     ·样品预处理第35页
     ·结果的计算第35-36页
     ·稳定性实验第36页
     ·精密度实验第36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36页
   ·铁的测定方法第36-38页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36-37页
     ·邻菲罗啉比色法第37-38页
     ·精密度实验第38页
     ·加标回收率实验第38页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验证实验第38页
   ·结果和讨论第38-41页
     ·黄酮的测定结果第38-40页
     ·铁的测定结果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毒理学评价研究第42-49页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42-43页
     ·试验试剂第42页
     ·试验动物第42页
     ·试验仪器第42-43页
     ·试验受试物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5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急性毒性试验第43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遗传毒性试验第43-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第45页
     ·花生红衣补血口服液遗传毒性试验结果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0页
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冬虫夏草培养基优化及活性成分研究
下一篇: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