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英文縮略词对照表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0页 |
1 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 | 第11-12页 |
·艾滋病病毒 | 第11页 |
·艾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艾滋病的西医治疗 | 第12页 |
2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 | 第12-14页 |
·艾滋病中医病名 | 第12-13页 |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3页 |
·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 | 第13-14页 |
3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运用 | 第14-16页 |
·系统生物学概念 | 第14-15页 |
·应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学的意义 | 第15页 |
·中医证候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4 用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意义 | 第16-17页 |
·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有待客观化和规范化 | 第16页 |
·系统生物学技术在艾滋病证候研究中的意义 | 第16-17页 |
5 关于microRNA | 第17-20页 |
·microRNA的概念 | 第17页 |
·microRNA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研究中的运用 | 第17-18页 |
·microRNA在艾滋病研究中的运用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4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诊断标准 | 第20-2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分析软件及硬件 | 第25-26页 |
·实验步骤 | 第26-31页 |
·样品采集和运输 | 第26页 |
·RNA抽提和纯化 | 第26-27页 |
·芯片实验 | 第27-31页 |
·芯片扫描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1-43页 |
·一般情况 | 第32-36页 |
·样本总RNA质检及芯片质控结果 | 第36页 |
·芯片扫描结果 | 第36页 |
·差异microRNA筛选 | 第36-41页 |
·脾肾阳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microRNA | 第37-39页 |
·热毒蕴结证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microRNA | 第39-41页 |
·microRNA靶基因预测和功能显著性分析(GO分析) | 第41-43页 |
·脾肾阳虚证组差异microRNA分析 | 第41-42页 |
·热毒蕴结证组差异microRNA分析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48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43-44页 |
·microRNA检测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脾肾阳虚证组差异microRNA分析 | 第44-46页 |
·热毒蕴结证组差异microRNA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综述 | 第59-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