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介孔碳/过渡金属硫化物(Mn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引言第9页
   ·锂硫电池发展概况第9-12页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锂硫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第10-12页
     ·单质硫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第12页
   ·锂硫电池硫系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第12-22页
     ·碳-硫复合材料第12-19页
       ·硫-大孔碳复合材料第13-14页
       ·硫-介孔碳复合材料第14-18页
       ·硫-微孔碳复合材料第18-19页
     ·金属硫化物材料第19-20页
     ·碳-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第20-22页
   ·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现状第22页
   ·金属锂负极研究现状第22-24页
     ·锂负极表面包覆第23页
     ·电解质中加入添加剂第23-24页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5-32页
   ·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第25-27页
     ·实验药品第25-26页
     ·仪器设备第26-27页
   ·材料结构表征和物性表征第27-29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7页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27-28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28页
     ·能量色散谱显微分析(EDS)第28页
     ·N_2等温吸脱附测试(BET)第28页
     ·粒径分布测试分析第28-29页
     ·热重分析(TG)第29页
   ·电极的制备及实验扣式电池组装第29-30页
     ·电极的制备第29页
     ·电解液的配制第29-30页
       ·药品预处理第29-30页
       ·1M LiCF_3SO_3/DME+DOL(1:1,v/v)电解液的配制第30页
       ·1M LiClO_4/DME+DOL(1:1,v/v)电解液的配制第30页
     ·实验扣式电池组装第30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0-32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CD)第30-31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1页
     ·交流阻抗谱测试(EIS)第31-32页
第三章 硫/介孔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2-49页
   ·引言第32页
   ·介孔碳和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2-34页
     ·介孔碳的制备第32-34页
       ·制备原理第32-33页
       ·制备步骤第33-34页
     ·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4页
     ·硫-碳复合电极的制备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8页
     ·硬模板SBA-15和介孔碳OMC的结构表征第34-39页
       ·硬模板SBA-15和介孔碳OMC的XRD分析第34-36页
       ·硬模板SBA-15的IR分析第36页
       ·硬模板SBA-15和介孔碳OMC的N_2等温吸脱附曲线第36-37页
       ·模板剂SBA-15和介孔碳OMC的TEM分析第37-38页
       ·介孔碳OMC1和OMC2的SEM分析第38-39页
       ·介孔碳OMC1和OMC2的粒径分析第39页
     ·介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OMC/S的结构表征第39-42页
       ·OMC1/S和OMC2/S复合材料的含硫量分析第39-40页
       ·OMC1/S和OMC2/S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40-41页
       ·OMC1/S和OMC2/S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第41-42页
     ·介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OMC/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2-48页
       ·介孔碳形貌和孔结构对碳-硫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2-45页
         ·OMC2/S-70%的CV曲线第42-43页
         ·OMC1/S-70%和OMC2/S-70%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第43-44页
         ·OMC1/S-70%和OMC2/S-70%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第44-45页
       ·含硫量对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不同含硫量OMC2/S复合正极材料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第45-46页
         ·不同含硫量OMC2/S复合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介孔MnS微球和MnS/S复合正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9-65页
   ·引言第49-50页
   ·材料的制备第50-51页
     ·介孔SiO_2分子筛的制备第50页
     ·介孔MnS的制备第50页
     ·介孔MnS/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0-5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64页
     ·正极材料MnS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51-55页
       ·正极材料MnS的XRD分析第51-52页
       ·正极材料MnS的形貌分析第52-53页
       ·正极材料MnS的N_2等温吸脱附分析第53-54页
       ·正极材料MnS的IR分析第54-55页
     ·正极材料Mn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5-58页
       ·正极材料MnS在0.05V~3.0V电压区间内的CV曲线第55页
       ·正极材料MnS的恒流充放电性能第55-56页
       ·正极材料MnS的循环性能第56-57页
       ·正极材料MnS的交流阻抗分析第57-58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58-59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XRD分析第58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形貌分析第58-59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9-64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在1.0V~3.0V电压区间内的CV曲线第59-60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第60-61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倍率性能第61-62页
       ·正极复合材料MnS/S的交流阻抗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MnS/OMC2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5-78页
   ·引言第65-66页
   ·材料的制备第66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6页
     ·S/MnS/OMC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77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66-72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含碳量分析第66-67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N_2等温吸脱附分析第67-69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69-71页
         ·首次深度充放电前MnS/OMC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69-70页
         ·首次深度充放电后MnS/OMC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70-71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第71-72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72-76页
       ·MnS/OMC2复合材料在0.01V~3.0V电压区间内的CV曲线第72-73页
       ·MnS/OMC2复合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第73-74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第74-75页
       ·MnS/OMC2复合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第75-76页
     ·MnS纳米添加剂对S/OMC2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89页
个人简历第8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VG和电容器组配合解决复杂电能质量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谐波污染用户建模及危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