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 第11页 |
·基础隔震系统概述 | 第11-18页 |
·隔震的概念 | 第11-13页 |
·结构隔震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隔震结构的特点 | 第14页 |
·隔震结构分类 | 第14-16页 |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砌体结构概述 | 第18-22页 |
·砌体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砌体结构的特点 | 第20页 |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主要震害 | 第20-2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拟静力试验概况 | 第24-42页 |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构成 | 第24-25页 |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所用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 第25-26页 |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 第26-35页 |
·试验装置概况 | 第35-37页 |
·测点布置 | 第37-39页 |
·试件安装 | 第39页 |
·试验加载方案 | 第39-40页 |
·竖向荷载的确定 | 第39-40页 |
·水平加载制度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拟静力试验过程及结果 | 第42-68页 |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 第42-48页 |
·限位板与底座未粘结时的试验 | 第42-44页 |
·限位板与底座粘结时的试验 | 第44-45页 |
·试验破坏形态 | 第45-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67页 |
·第一组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第二组试验结果 | 第50-52页 |
·第三组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第四组试验结果 | 第53-55页 |
·第五组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第六组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第七组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第八组试验结果 | 第59-61页 |
·第九组试验结果 | 第61-63页 |
·第十组试验结果 | 第63-65页 |
·试验钢管混凝土柱应变结果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80页 |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对承载力与位移关系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竖向荷载对承载力与位移关系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承载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关系表达式 | 第71-76页 |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140mm 时的承载力与位移关系公式 | 第71-72页 |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168mm 时的承载力与位移关系公式 | 第72-74页 |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219mm 时的承载力与位移关系公式 | 第74-76页 |
·钢管混凝土柱接触限位孔壁后承载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拟合 | 第76页 |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系统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体系结构数值分析 | 第80-108页 |
·结构概况 | 第80-81页 |
·结构建模过程及各层恢复力模型 | 第81-83页 |
·建模过程 | 第81-82页 |
·结构各层恢复力模型 | 第82-83页 |
·分析采用的地震动信息 | 第83-84页 |
·分析结果 | 第84-104页 |
·输入 Morgan Hill 波时地震反应分析 | 第84-91页 |
·输入 Kobe 波时地震反应分析 | 第91-98页 |
·输入 El-Centro40 波时地震反应分析 | 第98-104页 |
·输入不同场地地震动时结构反应对比 | 第104-107页 |
·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反应对比 | 第104-106页 |
·非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反应对比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