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型储层正演模拟与采集处理参数优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溶洞储层地震特征 | 第12页 |
·溶洞成像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溶洞型储层正演模拟与偏移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15-30页 |
·地质体尺度与溶洞正演的基本条件 | 第15页 |
·二维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15-19页 |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系数的确定 | 第16-17页 |
·差分格式推导 | 第17-19页 |
·三维正演模拟及并行化策略 | 第19-26页 |
·三维声波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正演 | 第19-24页 |
·基于MPI的三维并行方法 | 第24页 |
·三维并行与数据分割策略 | 第24-26页 |
·溶洞成像的偏移方法 | 第26-30页 |
·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偏移 | 第26-27页 |
·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 | 第27页 |
·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 第27-28页 |
·其他偏移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溶洞型储层波场基本特征分析 | 第30-49页 |
·简单溶洞型储层的波场特征 | 第30-36页 |
·溶洞绕射波特征分析 | 第30页 |
·溶洞储集体波场分析 | 第30-36页 |
·存在风化剥蚀不整合面时溶洞型储层的波场特征 | 第36-39页 |
·沙漠地表及近地表低速层溶洞波场特征分析 | 第39-46页 |
·表层有散射点的简单模型正演 | 第39-41页 |
·无低速地表时波场的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加低速地表后波场模拟结果 | 第42-43页 |
·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近地表其他变化情况 | 第45-46页 |
·TH地区实际溶洞储层地震特征分析 | 第46-49页 |
·单炮特征 | 第46-47页 |
·叠加剖面特征 | 第47页 |
·偏移剖面特征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分辨率、信噪比与溶洞成像关系研究 | 第49-60页 |
·分辨率与信噪比的相关概念 | 第49-54页 |
·分辨率的有关概念 | 第49-52页 |
·信噪比的有关概念 | 第52-53页 |
·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 第53-54页 |
·溶洞成像的分辨率研究 | 第54-58页 |
·溶洞成像纵向分辨率讨论 | 第54-55页 |
·溶洞成像横向分辨率讨论 | 第55-58页 |
·信噪比与溶洞成像关系研究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地震采集参数与溶洞成像关系研究 | 第60-94页 |
·高密度勘探的主要采集参数 | 第60-63页 |
·观测系统的设计 | 第63-66页 |
·观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 第63-64页 |
·TH地区三维观测系统分析 | 第64-66页 |
·面元大小与溶洞成像关系研究 | 第66-80页 |
·波场照明分析 | 第66-68页 |
·二维模拟 | 第68-73页 |
·三维模拟 | 第73-78页 |
·实际资料分析 | 第78-80页 |
·覆盖次数与溶洞成像关系研究 | 第80-91页 |
·覆盖次数计算 | 第80-81页 |
·波场照明分析 | 第81-82页 |
·二维模拟 | 第82-85页 |
·三维模拟 | 第85-88页 |
·实际资料分析 | 第88-91页 |
·其他采集参数与溶洞成像关系分析 | 第91-94页 |
第六章 地震关键处理环节对溶洞成像的影响研究 | 第94-102页 |
·地震处理的主要处理步骤 | 第94-95页 |
·速度分析与成像关系研究 | 第95-97页 |
·理论模型研究 | 第95-96页 |
·速度场与溶洞的关系 | 第96-97页 |
·去噪处理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 第97-98页 |
·静校正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 第98-100页 |
·理论模型研究 | 第98-99页 |
·实际资料处理手段 | 第99-100页 |
·偏移孔径的选取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