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RFID 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12-30页 |
·RFID 系统简介 | 第12-15页 |
·RFID 系统的组成 | 第12-13页 |
·RFID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RFID 系统的分类 | 第14页 |
·RFID 技术的优势 | 第14-15页 |
·RFID 安全和隐私问题 | 第15-19页 |
·RFID 系统安全需求 | 第15-17页 |
·RFID 系统的安全威胁 | 第17-19页 |
·RFID 安全防范措施 | 第19-22页 |
·物理防范措施 | 第19-20页 |
·协议防范措施 | 第20-22页 |
·RFID 安全协议分析方法 | 第22-29页 |
·逻辑证明方法 | 第23-25页 |
·模型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NSAP 安全认证协议 | 第30-40页 |
·无后端数据库安全认证协议 | 第30-32页 |
·无后端数据库安全认证协议概述 | 第30页 |
·Tan 协议 | 第30-32页 |
·NSAP 协议设计 | 第32-35页 |
·符号定义和初始化 | 第32-34页 |
·认证算法 | 第34-35页 |
·协议安全性分析和证明 | 第35-38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35-36页 |
·BAN 逻辑证明 | 第36-38页 |
·协议的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NSAP 安全认证协议的 NuSMV 模型分析 | 第40-52页 |
·协议的安全假设 | 第40页 |
·协议的建模及定义 | 第40-41页 |
·协议的有限状态系统 | 第41-47页 |
·主体 R 的有限状态模型 | 第42-43页 |
·主体 T 的有限状态模型 | 第43-45页 |
·主体 Q 的有限状态模型 | 第45-47页 |
·协议系统属性的 CTL 描述 | 第47-48页 |
·协议的验证结果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