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硅粉吸附除磷及稀土改性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磷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来源 | 第10-11页 |
·磷的危害 | 第11页 |
·除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生物除磷 | 第11-12页 |
·结晶法 | 第12页 |
·化学法除磷 | 第12-13页 |
·吸附法除磷 | 第13-14页 |
·影响吸附的因素 | 第14页 |
·吸附质 | 第14页 |
·吸附剂 | 第14页 |
·吸附条件的影响 | 第14页 |
·吸附模型 | 第14-16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14-15页 |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第15-16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8-22页 |
·实验的材料 | 第18页 |
·实验使用的主要设备 | 第18页 |
·实验所用药品和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的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的预处理 | 第19页 |
·吸附过程 | 第19页 |
·锂硅粉改性的过程 | 第19-20页 |
·磷浓度的测定步骤 | 第20-22页 |
3 锂硅粉吸附磷性能的研究 | 第22-29页 |
·吸附条件对吸附除磷的影响 | 第22-25页 |
·磷的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22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2-23页 |
·投加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初始 pH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吸附机理的研究 | 第25-27页 |
·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 | 第25-26页 |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4 稀土改性锂硅粉过程的研究 | 第29-34页 |
·锂硅粉改性的过程 | 第29页 |
·改性后性能的研究 | 第29-33页 |
·硝酸镧和硝酸铈的吸附效果比较 | 第29-30页 |
·硝酸镧和硝酸铈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改性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改性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5 改性后锂硅粉吸附磷性能研究 | 第34-40页 |
·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7页 |
·投加量的影响 | 第34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磷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吸附机理的研究 | 第37-38页 |
·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 | 第37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6 改性锂硅粉的再生 | 第40-43页 |
·再生条件 | 第40-42页 |
·解吸液体浓度的研究 | 第40-41页 |
·解吸液体积的确定 | 第41-42页 |
·每次再生后锂硅粉去除磷的效果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7 改性锂硅粉对实际废水的处理 | 第43-45页 |
·实际废水的采集 | 第43页 |
·实际废水的处理时间探究 | 第43-44页 |
·实际废水的吸附材料投加量研究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