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简介 | 第8页 |
·二氧化钛制备方法简介 | 第8-11页 |
·等离子体法 | 第8-9页 |
·水解法 | 第9页 |
·热合成法 | 第9-10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0页 |
·溅射法 | 第10-11页 |
·水浴法 | 第11页 |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1-12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12-13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2页 |
·非金属离子掺杂 | 第12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12页 |
·贵金属沉淀 | 第12-13页 |
·表面光敏化 | 第13页 |
·二氧化钛添加氧化剂光催化 | 第13-15页 |
·与H_2O_2的协同作用 | 第13-14页 |
·与Fenton试剂的协同作用 | 第14页 |
·与臭氧之间的协同效应 | 第14-15页 |
·H_2O_2氧化TiO_2可见光催化 | 第15页 |
·光催化剂的再生技术分析 | 第15-16页 |
·前景展望 | 第16页 |
·本课题的提出和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双氧水氧化处理二氧化钛制备可见光催化剂 | 第18-32页 |
·实验部分 | 第18-22页 |
·实验原料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9页 |
·水浴法二氧化钛样品的制备 | 第19-20页 |
·过氧化氢氧化改性水浴法二氧化钛样品的制备 | 第20页 |
·过氧化氢氧化改性二氧化钛表面过氧基团的测定 | 第20页 |
·过氧化氢改性二氧化钛样品的表征 | 第20-2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2-30页 |
·改变制备条件对产物双氧基团含量的影响 | 第22-25页 |
·产物表征 | 第25-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双氧水处理条件对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2-44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样品及试剂实验所用试剂 | 第32-33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甲基橙最大吸收波长及工作曲线的确定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双氧水浓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选定条件下产品光催化降解率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氧化处理后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稳定性以及再生性研究 | 第44-52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实验原料 | 第44-45页 |
·H_2O_2氧化改性后的TiO_2的光催化稳定性 | 第45页 |
·H_2O_2氧化改性后的TiO_2再生利用光降解甲基橙 | 第45页 |
·样品表征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过氧化氢氧化改性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稳定性 | 第46-47页 |
·循环利用后再生分析 | 第47-48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DRS) | 第48-50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