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动态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 前言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 | 第13-15页 |
| ·作物水分敏感指标的研究 | 第15页 |
|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吉林省西部草原概况及羊草非充分灌溉试验 | 第20-27页 |
| ·吉林省西部的草地特征 | 第20页 |
| ·自然草地退化现状 | 第20-22页 |
| ·人工草地建设 | 第22页 |
| ·非充分灌溉试验 | 第22-27页 |
| ·试验目的 | 第23页 |
| ·试验区建设 | 第23页 |
| ·试验作物与器材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 ·观测项目 | 第25页 |
| ·试验重要观测结果 | 第25-27页 |
| 第3章 羊草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 第27-35页 |
| ·动态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27-30页 |
| ·Morgan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 ·构造水分亏缺影响函数 | 第29-30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0-35页 |
| 第4章 吉林省西部地区降水量的预报 | 第35-4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 ·蒙特卡罗方法 | 第35-36页 |
| ·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模型的结合 | 第37-38页 |
| ·吉林省西部地区降水量预报 | 第38-42页 |
| 第5章 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2-59页 |
| ·作物生长的水环境 | 第42-46页 |
| ·土壤含水量 | 第42-43页 |
| ·有效降水量 | 第43-44页 |
| ·毛细上升水 | 第44页 |
| ·深层渗漏水和地表径流 | 第44页 |
| ·农田蒸散量 | 第44-46页 |
| ·土壤水消退模型 | 第46-48页 |
| ·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的水量平衡方程 | 第48-49页 |
| ·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目标函数 | 第50页 |
| ·阶段变量 | 第50页 |
| ·决策变量 | 第50页 |
| ·状态变量 | 第50-51页 |
| ·系统方程 | 第51页 |
| ·约束条件 | 第51页 |
| ·初始条件 | 第51-52页 |
| ·模型的求解 | 第52-59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2-55页 |
| ·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 | 第55-59页 |
| 第6章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实例应用 | 第59-71页 |
|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概述 | 第59-64页 |
| ·开发平台 | 第59-60页 |
|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概述 | 第60页 |
|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的操作步骤 | 第60-64页 |
| ·实例应用 | 第64-71页 |
| ·基本数据 | 第65页 |
| ·计算结果 | 第65-66页 |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6-69页 |
| ·算法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