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内柱的框架—核心筒的抗震性能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简介 | 第9-11页 |
| ·受力特点 | 第10页 |
| ·变形特征 | 第10-11页 |
| ·设置内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设置内柱的框架-核心筒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3-23页 |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13-16页 |
| ·工程概况 | 第13-14页 |
| ·计算软件 ETABS 简介 | 第14页 |
| ·模型建立 | 第14-16页 |
| ·模态分析 | 第16-18页 |
| ·模态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8-21页 |
| ·内柱与核心筒之间距离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内柱尺寸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内柱连接方式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设置内柱的框架-核心筒的线弹性分析 | 第23-50页 |
| 反应谱分析理论 | 第23页 |
| ·反应谱分析 | 第23-41页 |
| ·结构位移响应 | 第24-26页 |
| ·结构刚度变化 | 第26-27页 |
| ·结构内力响应 | 第27-41页 |
| ·弹性时程分析理论 | 第41页 |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1-45页 |
|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第41-42页 |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42-43页 |
| ·本文选择的地震波 | 第43-45页 |
| ·时程分析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45-48页 |
| ·模型基底剪力和倾覆力矩对比 | 第45-47页 |
| ·模型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对比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设置内柱的框架-核心筒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0-72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50-57页 |
| ·结构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 ·单元分析模型 | 第51-53页 |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53-56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7-62页 |
| ·计算软件简介 | 第57页 |
| ·弹塑性分析模型建立 | 第57-62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62-63页 |
| ·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63-71页 |
| ·结构破坏情况 | 第63-66页 |
| ·结构位移响应 | 第66-68页 |
| ·结构内力响应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