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青岛大扁藻光合作用过程对重金属Cu2+急性毒性胁迫的响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前言第12-28页
   ·我国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2页
   ·Cu~(2+)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途径及重金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2-15页
   ·生态毒理学中几种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15-27页
     ·流式细胞术第15-17页
     ·光谱技术第17-22页
       ·海洋微藻的光合色素第17-19页
       ·吸收光谱第19-20页
       ·荧光光谱第20-22页
     ·叶绿素荧光技术第22-2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Cu~(2+)对青岛大扁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第28-50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实验微藻及其培养方法第28-29页
     ·急性毒性实验设计及方法第29-30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显微结构的影响第30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超微结构的影响第30-31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条件下藻细胞数与 RFU(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 RFU)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第31-32页
     ·数据分析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4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种群增长的影响第33-34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第34-39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条件下藻细胞数与活体叶绿素荧光 RFU 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39-44页
   ·讨论第44-49页
     ·Cu~(2+)对青岛大扁藻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第44-47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条件下藻细胞数与 RFU 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3.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光合色素的影响第50-64页
   ·引言第50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实验微藻及其培养方法第50页
     ·急性毒性实验设计及方法第50页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50-52页
     ·吸收光谱的测定第52-53页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53页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第53页
       ·荧光激发光谱的测定第53页
     ·数据分析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53-55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吸收光谱的影响第55-56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荧光光谱的影响第56-59页
   ·讨论第59-62页
     ·光合色素对 Cu~(2+)急性毒性胁迫的敏感性差异第59-61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光合系统中能量传递的影响---基于光谱技术的研究结果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4.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青岛大扁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64-76页
   ·引言第64页
   ·材料与方法第64-68页
     ·实验微藻及其培养方法第64页
     ·急性毒性实验设计及方法第64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条件第64-67页
       ·暗适应时间的确定第67页
       ·藻细胞密度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第67页
     ·Cu~(2+)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67页
     ·数据分析第67-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3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条件的确定第68-70页
       ·暗适应时间的确定第68-69页
       ·藻细胞密度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第69-70页
     ·Cu~(2+)急性毒性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70-73页
   ·讨论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5.全文总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4页
个人简历第84页
已接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亭区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研究
下一篇:基于MVC船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