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传质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主动式μDMFC阳极传质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被动式μDMFC阳极传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国外μDMFC应用研究动态 | 第20-22页 |
·μDMFC电池组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μDMFC的工作原理及主动式两相传质模型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页 |
·μDMFC的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模型假设 | 第30页 |
·模型建立 | 第30-39页 |
·阳极流道 | 第30-32页 |
·阳极气体扩散层 | 第32-33页 |
·阴极流道 | 第33-34页 |
·阴极气体扩散层 | 第34-36页 |
·质子交换膜 | 第36-37页 |
·热传输 | 第37-38页 |
·电子与质子传输 | 第38页 |
·电化学动力学及电池性能 | 第38-39页 |
·边界条件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主动式新型μDMFC阳极流场传质研究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页 |
·多进多出型阳极流场 | 第42-50页 |
·结构设计及优化 | 第42-44页 |
·传质模型与仿真 | 第44-46页 |
·硅基μDMFC极板制作 | 第46-47页 |
·MEA准备 | 第47-48页 |
·硅基μDMFC极板封装 | 第48-49页 |
·测试与实验验证 | 第49-50页 |
·复合型阳极流场研究 | 第50-64页 |
·结构设计与优化 | 第50-51页 |
·传质模型与仿真 | 第51-58页 |
·聚合物基μDMFC的制作 | 第58-60页 |
·测试与讨论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考虑阳极自然对流的被动式μDMFC两相传质模型研究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页 |
·模型计算区域及假设 | 第66-67页 |
·模型控制方程 | 第67-73页 |
·阳极储液腔 | 第67-68页 |
·阳极气体扩散层 | 第68-69页 |
·阴极气体扩散层 | 第69-70页 |
·质子交换膜 | 第70页 |
·电化学动力学和电流平衡 | 第70-71页 |
·热传递 | 第71-73页 |
·电池性能 | 第73页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73-74页 |
·模型参数及求解 | 第74-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4页 |
·模型验证 | 第76-77页 |
·阳极自然对流的影响 | 第77-80页 |
·反应物浓度分布 | 第80-82页 |
·性能分析与甲醇渗透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被动式μDMFC应用研究 | 第86-107页 |
·引言 | 第86页 |
·μDMFC单体结构设计与制作 | 第86-88页 |
·端板 | 第86-87页 |
·集电极 | 第87页 |
·胶垫 | 第87页 |
·膜电极(MEA) | 第87-88页 |
·μDMFC单体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88-90页 |
·温度测试 | 第89-90页 |
·不同浓度测试 | 第90页 |
·电池组结构设计与制作 | 第90-94页 |
·端板 | 第91-92页 |
·集电极 | 第92页 |
·电联方式 | 第92-93页 |
·电池组单元组装 | 第93-94页 |
·电池组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94-105页 |
·单元电池组的性能测试 | 第95-96页 |
·多单元电池组的性能测试 | 第96-97页 |
·动态性能分析 | 第97-102页 |
·稳定性测试 | 第102-103页 |
·便携式应用测试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