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超高强度钢概述 | 第10-11页 |
·直接淬火控轧控冷工艺 | 第11-12页 |
·控制轧制 | 第11页 |
·控制冷却 | 第11-12页 |
·控轧控冷工艺中析出相的作用 | 第12-14页 |
·析出强化 | 第12-13页 |
·细化晶粒 | 第13-14页 |
·析出机理 | 第14页 |
·钢中碳氮化物析出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析出物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析出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现有析出模型的局限性 | 第15页 |
·影响碳氮化物析出的因素 | 第15-17页 |
·温度对析出的影响 | 第16页 |
·变形量对析出的影响 | 第16页 |
·析出相元素含量对析出的影响 | 第16-17页 |
·显微缺陷对析出的影响 | 第17页 |
·冷却速率对析出的影响 | 第17页 |
·第二相主要组成元素的作用 | 第17-18页 |
·本文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20-21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1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1-22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相分析 | 第23页 |
·应力松弛试验 | 第23-24页 |
·辅助软件 | 第24-26页 |
3. 中碳低合金钢中碳氮化物析出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26-47页 |
·析出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2页 |
·析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7页 |
·形核率 | 第33-34页 |
·长大速率 | 第34页 |
·析出相的 Ostwald 熟化过程 | 第34-36页 |
·连续冷却析出动力学 | 第36-37页 |
·计算结果 | 第37-42页 |
·热力学计算结果 | 第37-41页 |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应力松弛法研究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 第42-46页 |
·单道次压缩应力松弛试验 | 第42-45页 |
·形变储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轧制工艺对中碳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 | 第47-64页 |
·试验材料与工艺 | 第47-48页 |
·试验钢析出相特征 | 第48-51页 |
·析出相形貌观察 | 第48-49页 |
·析出机理 | 第49-50页 |
·析出相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变形量对析出相的影响 | 第51-53页 |
·析出相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3-57页 |
·晶粒大小 | 第53-55页 |
·显微组织 | 第55-57页 |
·析出相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析出相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析出相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变形温度对淬火显微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轧后冷却速率对中碳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析出相的影响 | 第64-79页 |
·试验材料与工艺 | 第64-65页 |
·试验钢析出相特征 | 第65-69页 |
·析出相形貌观察 | 第65-67页 |
·析出相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 | 第67-69页 |
·热轧后冷却速度对析出相的影响 | 第69-71页 |
·析出相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71-75页 |
·晶粒大小 | 第71-72页 |
·显微组织 | 第72-75页 |
·析出相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析出相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析出相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76页 |
·控轧控冷工艺的确定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