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传统生物除磷原理 | 第16-17页 |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 第17-18页 |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 第18-21页 |
·反硝化除磷工艺 | 第21-24页 |
·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研究 | 第24-26页 |
·聚磷菌 | 第24-26页 |
·非聚磷菌 | 第26页 |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装置及流程 | 第28-30页 |
·试验用水与种泥来源 | 第30页 |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污泥的驯化培养 | 第31-32页 |
·亚硝化菌驯化装置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33页 |
·亚硝化菌驯化流程与装置 | 第32-33页 |
·试验用水与种泥来源 | 第33页 |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驯化装置 | 第33-34页 |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驯化流程与装置 | 第33-34页 |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 | 第34页 |
·压氧-缺氧SBR静态烧杯实验 | 第34-35页 |
·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静态烧杯实验方法 | 第35页 |
·微生物试验 | 第35-38页 |
·亚硝化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分离鉴定方法 | 第35-36页 |
·聚磷菌和亚硝化反硝化菌的富集和扩大培养 | 第36页 |
·各纯菌种的亚硝化反硝化和缺氧吸磷试验 | 第36页 |
·特殊染色试验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微生物的驯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8页 |
·亚硝化菌的驯化结果 | 第38-39页 |
·亚硝化菌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9-4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9页 |
·游离氨(FA)的影响 | 第39-40页 |
·DO的影响 | 第40-41页 |
·pH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 | 第42-46页 |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和影响因素研究 | 第48-68页 |
·系统运行结果 | 第48-54页 |
·系统对COD去除效果 | 第48-49页 |
·TP的去除效果 | 第49-51页 |
·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1-52页 |
·亚硝氮在各反应器内的变化 | 第52-54页 |
·各影响因素对连续流系统的影响 | 第54-58页 |
·BFR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进水C/N比对系统的影响 | 第55-56页 |
·后置曝气时间对系统的影响 | 第56-58页 |
·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58页 |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8-66页 |
·NO_2~--N/NO_3~--N不同配比的影响 | 第58-61页 |
·不同C源对系统的影响 | 第61-63页 |
·温度对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63-64页 |
·C/P比对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 第64页 |
·亚硝氮浓度对反硝化吸磷的影响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硝化反硝化聚磷菌微生物学研究 | 第68-78页 |
·菌种分离鉴定试验结果 | 第68-72页 |
·聚磷菌分离鉴定结果 | 第68-70页 |
·亚硝化反硝化菌分离鉴定结果 | 第70-72页 |
·各纯菌种的吸磷试验结果 | 第72-77页 |
·亚硝化反硝化菌的吸磷试验 | 第72-74页 |
·聚磷菌的吸磷试验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