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 ·FMEA 理论 | 第10-11页 |
| ·人因质量事故调查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 ·IDEF 建模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本文框架 | 第13-14页 |
| 第2章 结构件分厂的现状及问题描述 | 第14-26页 |
| ·结构件分厂简介 | 第14页 |
| ·结构件分厂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6-18页 |
| ·对工作压力的感知 | 第17页 |
| ·对自身状况的评价 | 第17页 |
| ·对外部环境的认知 | 第17-18页 |
| ·对质量事故的认识 | 第18页 |
| ·现状调查结果 | 第18-26页 |
| 第3章 结构件质量问题过程FMEA 分析 | 第26-40页 |
| ·FMEA 分析项目选择 | 第26-27页 |
| ·操作要求 | 第27页 |
| ·潜在失效模式 | 第27-28页 |
| ·焊接 | 第27-28页 |
| ·拼点 | 第28页 |
| ·失效模式潜在后果 | 第28-29页 |
| ·焊接失效模式潜在后果 | 第29页 |
| ·拼点失效模式潜在后果 | 第29页 |
| ·严重度 | 第29-30页 |
| ·失效的潜在原因 | 第30-31页 |
| ·现有过程 | 第31-37页 |
| ·控制预防 | 第31页 |
| ·发生率 | 第31-33页 |
| ·控制探测 | 第33-34页 |
| ·探测率 | 第34-37页 |
| ·风险评估 | 第37页 |
| ·建议措施 | 第37-40页 |
| ·失效模式的RPN | 第38页 |
| ·失效模式特点与建议措施 | 第38-40页 |
| 第4章 结构件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IDEF 模型研究 | 第40-44页 |
| ·结构件质量控制系统建立过程总体IDEF0 建模分析 | 第40页 |
| ·结构件质量控制系统建立过程个阶段IDEF0 建模分析 | 第40-44页 |
| 第5章 焊接结构件质量体系的控制 | 第44-49页 |
| ·人员 | 第44-45页 |
| ·设备 | 第45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工艺规程 | 第46-47页 |
| ·焊接生产过程控制 | 第47页 |
| ·焊接生产 | 第47页 |
| ·焊接质量的可追溯性控制 | 第47页 |
|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停留点和见证点 | 第47页 |
| ·严明焊接工艺纪律 | 第47页 |
| ·生产环境 | 第47-4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件1 人因质量事故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 附件2 FMEA 分析表格 | 第57-58页 |
| 附件3 焊接作业指导书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