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34页 |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4-21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6-21页 |
| ·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 | 第21-30页 |
| ·国外公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5页 |
| ·中国公民意识的孕育与发展 | 第25-3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0-34页 |
| ·社区的概念 | 第30-31页 |
| ·社区教育的概念 | 第31-32页 |
| ·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公民意识的内涵 | 第34-61页 |
| ·不同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4-42页 |
| ·历史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4-35页 |
| ·社会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5-36页 |
| ·哲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6-38页 |
| ·法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8-39页 |
| ·政治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39-40页 |
| ·教育学视域下的公民意识 | 第40-42页 |
| ·公民意识的内涵与构成 | 第42-50页 |
| ·主体意识 | 第44-45页 |
| ·权利与义务意识 | 第45页 |
| ·法治意识 | 第45-46页 |
| ·平等意识 | 第46-47页 |
| ·国际意识 | 第47-48页 |
| ·公德意识 | 第48-49页 |
| ·公民意识的其它基本内容 | 第49-50页 |
| ·社区公民意识的行为表现 | 第50-61页 |
| ·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优秀之处 | 第50-58页 |
| ·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不足之处 | 第58-61页 |
| 第四章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 | 第61-74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社会意义 | 第61-62页 |
|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发展市场经济 | 第61页 |
|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民主体制 | 第61-62页 |
|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推进法治进程 | 第62页 |
|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62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原则 | 第62-68页 |
| ·方向性原则 | 第63-64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64-65页 |
| ·实践性原则 | 第65页 |
| ·上下互动原则 | 第65-67页 |
| ·持续性与渐进性原则 | 第67-68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 | 第68-74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价值与地位的错误认识 | 第68-69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缺失与误区 | 第69-71页 |
|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渠道的狭窄与不畅 | 第71-74页 |
| 第五章 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 第74-83页 |
| ·以开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来深化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认识 | 第74-76页 |
|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夯实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 | 第76-77页 |
| ·以通过社区公共事务及相关活动来形成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载体 | 第77-79页 |
|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来搭建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平台 | 第79-80页 |
| ·以盘活整合优化社区资源来实现社区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 第80-83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 | 第89-91页 |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