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介绍 | 第11-14页 |
·汽车尾气污染物的危害 | 第11-12页 |
·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控制 | 第12-13页 |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当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密偶催化剂 | 第15-17页 |
·密偶催化剂的操作原理 | 第15-16页 |
·密偶催化剂的组成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贵金属催化剂在低碳烃类燃烧研究中的进展 | 第17-21页 |
·贵金属活性组分 | 第17-19页 |
·助剂和载体 | 第19-21页 |
·Pd 负载催化剂上低碳烃类燃烧反应机理 | 第21-26页 |
·贵金属负载催化剂失活 | 第26-30页 |
·论文工作设计 | 第30-31页 |
·本论文工作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催化剂 Pd/Ce-Zr/Al2O3 制备及不同 Ce-Zr 比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33-34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4-35页 |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35页 |
·催化剂活性结果 | 第35-37页 |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37-42页 |
·BET 和XRD 表征结果 | 第37-40页 |
·H2-TPR 表征结果 | 第40-41页 |
·TEM 表征结果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不同助剂对催化剂催化能力及抗硫能力的影响 | 第44-70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45-46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及表征 | 第46-47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 | 第47-50页 |
·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50-69页 |
·XRD 与BET 表征结果 | 第50-54页 |
·H2-TPR 表征结果 | 第54-57页 |
·TPHD 与TEM 表征结果 | 第57-62页 |
·CO 化学吸附结果 | 第62-63页 |
·原位红外表征结果 | 第63-65页 |
·02-TPD 表征结果 | 第65-68页 |
·XPS 表征结果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助剂Y 含量对催化剂催化能力及抗水能力的影响 | 第70-91页 |
·引言 | 第70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71-72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及表征 | 第72-73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 | 第73-74页 |
·测试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74-90页 |
·XRD 和BET 表征结果 | 第74-76页 |
·H2-TPR 表征结果 | 第76-77页 |
·TPHD 表征结果 | 第77-78页 |
·TEM 及SEM 表征结果 | 第78-81页 |
·CO 脉冲吸附表征结果 | 第81页 |
·02-TPD 表征结果 | 第81-82页 |
·XPS 表征结果 | 第82-83页 |
·抗水活性测试表征结果 | 第83-86页 |
·等电点的研究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不同贵金属前驱体对催化剂丙烷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91-105页 |
·引言 | 第91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91-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92-93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与表征 | 第93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 | 第93-95页 |
·催化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95-104页 |
·BET 和XRD 表征结果 | 第95-97页 |
·H2-TPR 表征结果 | 第97-99页 |
·TPHD 表征结果 | 第99-101页 |
·CO 脉冲吸附结果表征 | 第101-102页 |
·02-TPO 表征结果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本工作创新点 | 第106页 |
·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