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5页 |
·酰胺的芳胺化 | 第10-20页 |
·早期酰胺的芳胺化 | 第10页 |
·钯催化酰胺的芳胺化 | 第10-14页 |
·铜催化酰胺的芳胺化 | 第14-20页 |
·氨基酸芳酰胺的常见合成方法 | 第20-21页 |
·选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选题创新性及可行性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27页 |
·仪器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7页 |
·氨基酸芳酰胺的合成 | 第27-38页 |
·L-苯丙氨酰苯胺 | 第27-28页 |
·DL-苯丙氨酰苯胺 | 第28页 |
·L-苯丙氨酰对甲苯胺 | 第28-29页 |
·L-苯丙氨酰间甲苯胺 | 第29页 |
·L-苯丙氨酰邻甲苯胺 | 第29-30页 |
·L-苯丙氨酰间甲氧基苯胺 | 第30页 |
·L-苯丙氨酰间氰基苯胺 | 第30-31页 |
·L-苯丙氨酰对硝基苯胺 | 第31-32页 |
·L-苯丙氨酰对氟苯胺 | 第32页 |
·L-苯丙氨酰(2-吡啶基)胺 | 第32-33页 |
·L-苯丙氨酰(2-噻吩基)胺 | 第33页 |
·L-苯丙氨酰苯乙烯基胺 | 第33-34页 |
·L-丙氨酰苯胺 | 第34页 |
·L-缬氨酰苯胺 | 第34-35页 |
·L-亮氨酰苯胺 | 第35-36页 |
·L-苯甘氨酰苯胺 | 第36页 |
·DL-苯甘氨酰苯胺 | 第36页 |
·L-脯氨酰苯胺 | 第36-37页 |
·L-色氨酰苯胺 | 第37-38页 |
·钯催化6-溴或6,6’-二溴联二萘酚水解的一般方法 | 第38-39页 |
·(R)-2,2',6-三羟基-1,1’-联萘 | 第38页 |
·(R)-2,2',6,6’-三羟基-1,1’-联萘 | 第38-39页 |
·钯催化6-溴或6,6'-二溴联二萘酚与苯酚C-O偶联一般方法 | 第39-40页 |
·(R)-6-苯氧基-2,2'-二羟基-1,1’-联萘 | 第39页 |
·(R)-6,6’-二苯氧基-2,2'-二羟基-1,1’-联萘 | 第39-40页 |
·钯催化6-溴或6,6’-二溴联二萘酚与咔唑C-N偶联一般方法 | 第40-42页 |
·(R)-6-咔唑基-2,2'-二羟基-1,1’-联萘 | 第40页 |
·(R)-6,6’-二咔唑基-2,2'-二羟基-1,1’-联萘 | 第40-42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2-45页 |
·配体种类对L-苯丙氨酰胺与溴苯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碱对L-苯丙氨酰胺与溴苯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3页 |
·溶剂效应对L-苯丙氨酰胺与溴苯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L-苯丙氨酰胺与溴苯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催化剂和配体用量对L-苯丙氨酰胺与溴苯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卤代芳烃取代基对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氨基酰胺底物对C-N交叉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附录A 部分代表产物HPLC谱图 | 第57-59页 |
附录B 部分代表产物NMR谱图 | 第59-77页 |
附录C 部分代表产物IR谱图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