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9页 |
·核心概念 | 第19-21页 |
·垃圾分类 | 第19-20页 |
·垃圾减量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第23-31页 |
·政策执行的内涵 | 第23-24页 |
·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 | 第24-25页 |
·政策执行的过程 | 第25-27页 |
·政策颁布 | 第26页 |
·政策分解 | 第26页 |
·政策资源 | 第26页 |
·政策宣传 | 第26-27页 |
·政策实验 | 第27页 |
·全面实施 | 第27页 |
·监管控制 | 第27页 |
·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 第27-30页 |
·政策本身 | 第28页 |
·政策资源 | 第28-29页 |
·政策环境 | 第29页 |
·政策对象 | 第29页 |
·执行机构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 | 第31-42页 |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31-36页 |
·概况 | 第31页 |
·政策制定的演变 | 第31-36页 |
·上海市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过程 | 第36-41页 |
·概况 | 第36-37页 |
·政策执行过程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有效性的欠缺及原因分析 | 第42-54页 |
·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有效性的欠缺 | 第42-48页 |
·生活垃圾分类物流体系建设缓慢 | 第42-47页 |
·民众知晓、参与及支持度不高 | 第47-48页 |
·政策执行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 第48-53页 |
·顶层设计不完善 | 第48-49页 |
·政策分解不够科学 | 第49-50页 |
·政策资源未能落实 | 第50页 |
·政策宣传收效甚微 | 第50-52页 |
·政策实效难以落实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经验分析 | 第54-68页 |
·国外经验介绍 | 第54-59页 |
·德国 | 第54-56页 |
·美国 | 第56-57页 |
·日本 | 第57-59页 |
·国内经验介绍 | 第59-65页 |
·香港 | 第59-61页 |
·台北市 | 第61-63页 |
·北京市 | 第63-65页 |
·相关经验借鉴 | 第65-67页 |
·政策设计注重全局 | 第65页 |
·完善法规提供保障 | 第65页 |
·宣传教育提升民众接受度 | 第65-66页 |
·制约手段强制执行 | 第66页 |
·构成垃圾分类减量系统立体化监管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改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第68-73页 |
·完善政策设计,统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系统 | 第68-69页 |
·加强源头管理是关键 | 第68页 |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配套 | 第68页 |
·加强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 第68-69页 |
·政策分解科学,稳步有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 第69-70页 |
·合理编制政策执行活动“线路图” | 第69页 |
·横向部门形成合力 | 第69页 |
·加强政府层级间协调 | 第69-70页 |
·加强政策组织,提供政策推进机制保障 | 第70-71页 |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制度 | 第70页 |
·制订必要管理法规 | 第70-71页 |
·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 第71页 |
·强化政策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 | 第71-72页 |
·加强社会宣传 | 第71-72页 |
·积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动员”的作用 | 第72页 |
·加强垃圾分类基础教育 | 第72页 |
·引入政策监管,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实效 | 第72-73页 |
全文小结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