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2页 |
·我国水污染特点及现状 | 第12页 |
·我国典型工业废水特点及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对于典型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现状 | 第13-16页 |
·生物活性炭在废水深度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特性 | 第16-17页 |
·白腐真菌、酵母菌对造纸废水的降解作用机理 | 第17页 |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 第17-22页 |
·环境微生物常用的分子生态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16srRNA 进行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22-23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 第23页 |
·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 | 第23-24页 |
·荧光定量 PCR(Q-PCR) | 第24-25页 |
·454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25-26页 |
·废水中难降解物多环芳烃(PAHs)的危害 | 第26页 |
·微生物对 PAHs 降解的代谢途径 | 第26-27页 |
·PAH 降解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本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28-30页 |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摇瓶条件下种污泥适用于不同类型工业废水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进化研究 | 第32-58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活性污泥样品采集 | 第32页 |
·水样采集 | 第32-33页 |
·实验室摇瓶废水处理体系的构建 | 第33页 |
·三种废水处理不同时期的样品简介 | 第33-34页 |
·DAPI 染色法对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总数的分析 | 第34页 |
·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的实时定量分析(Q-PCR) | 第34-36页 |
·454 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的动态演替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5页 |
·三种废水处理体系中的 COD 及色度的处理效果 | 第36-39页 |
·废水处理体系中生物相与活性污泥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DAPI 染色对三种废水处理体系中的微生物总量的分析、基于 Q-PCR 的微生物丰度的动力学进化分析 | 第41-44页 |
·454 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动力学变化 | 第44-55页 |
·小结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反应器条件下生物活性炭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进化及功能的研究 | 第58-76页 |
·前言 | 第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4页 |
·颗粒活性炭的预处理 | 第58页 |
·反应器构造 | 第58-59页 |
·实验室规模的废水处理小试系统的构建 | 第59-60页 |
·造纸废水水质指标 | 第60-61页 |
·Fenton 试剂氧化对造纸废水处理的方法 | 第61页 |
·生物活性炭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样品简介 | 第61页 |
·降解 PAH 芳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基因功能的实时荧光定量(Q-PCR)分析 | 第61-63页 |
·降解 PAH 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制备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4页 |
·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 第64-69页 |
·Fenton 试剂氧化与生物活性炭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69页 |
·Q-PCR 对生物活性炭中微生物菌群、降解 PAH 双加氧酶功能基因的定量分析 | 第69-73页 |
·生物活性炭中降解 PAH 双加氧酶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