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抵押权独立性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4-15页 |
| 第2章 抵押权的独立性概述 | 第15-19页 |
| ·抵押权及其独立性 | 第15-16页 |
| ·抵押权的独立性与传统抵押权的区别 | 第16-17页 |
| ·抵押权独立化的意义 | 第17-19页 |
| ·拓宽抵押权的融资和投资功能 | 第17页 |
| ·促使抵押权的转让更加灵活 | 第17-18页 |
| ·保障债权的实现 | 第18-19页 |
| 第3章 国外有关抵押权的独立性的立法 | 第19-22页 |
| ·德国 | 第19-20页 |
| ·瑞士 | 第20页 |
| ·法国 | 第20页 |
| ·日本 | 第20-22页 |
| 第4章 我国抵押权独立性制度的现状 | 第22-30页 |
| ·《物权法》与《担保法》对抵押权独立性的确定 | 第22-24页 |
| ·对最高额抵押的承认 | 第22页 |
| ·担保责任的独立承担 | 第22-23页 |
| ·对于一般的将来债权设定抵押的承认 | 第23页 |
| ·动产浮动抵押权的设立 | 第23页 |
| ·反担保抵押 | 第23-24页 |
| ·抵押权消灭的相对独立性 | 第24页 |
| ·我国相关学者对抵押权独立性的态度 | 第24-28页 |
| ·坚持抵押权的从属性仍是主流 | 第24-25页 |
| ·独立的抵押权受到部分专家推崇 | 第25-26页 |
| ·抵押权相对独立性的提出 | 第26-28页 |
| ·抵押权的独立性所需要的制度基础 | 第28-30页 |
| ·承认抵押权的核心是价值权 | 第28-29页 |
| ·次序固定原则让抵押权不断实现证券化 | 第29页 |
| ·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和登记公信制度 | 第29-30页 |
| 第5章 对我国抵押权独立性的理性思考 | 第30-35页 |
| ·抵押权完全独立性理论的利弊分析 | 第30-31页 |
| ·完全独立性理论能为我国带来的效益 | 第30页 |
| ·完全独立性理论能为我国带来的弊端 | 第30-31页 |
| ·对物权法规定的抵押权制度从属性突破 | 第31-32页 |
| ·完全承认抵押权独立性在目前条件并不成熟 | 第31页 |
| ·抵押权的独立性的缺陷不容忽视 | 第31页 |
| ·承认抵押权从属性亦能通过制度完善增强其融资能力 | 第31-32页 |
| ·对我国抵押权独立性的建议 | 第32-35页 |
| ·明确抵押权具有价值权和担保权的双重属性 | 第32页 |
| ·完善我国的抵押登记公信制度 | 第32-33页 |
| ·抵押权的证券化 | 第33-34页 |
| ·明确抵押物利用权与抵押权相分离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