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关于川端康成的国内外研究 | 第12页 |
·关于《伊豆舞女》的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叙事学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4页 |
第2章 《伊豆舞女》的叙述内容要素之一——主题 | 第14-22页 |
·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历程 | 第14-16页 |
·人生经历 | 第14-15页 |
·文学历程 | 第15-16页 |
·《伊豆舞女》的主题 | 第16-21页 |
·叙事学理论中的主题概念 | 第16-17页 |
·孤儿根性的解脱 | 第17-18页 |
·自信的拾回 | 第18-20页 |
·对爱情的感激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伊豆舞女》的叙述内容要素之二——人物 | 第22-35页 |
·《伊豆舞女》的人物 | 第22-26页 |
·叙事学理论中的小说人物 | 第22页 |
·《伊豆舞女》中的主人公“我” | 第22-25页 |
·《伊豆舞女》中的其他人物 | 第25-26页 |
·叙事学理论在《伊豆舞女》登场人物中的运用 | 第26-34页 |
·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理论 | 第26-28页 |
·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理论在《伊豆舞女》登场人物中的运用 | 第28-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伊豆舞女》的叙述主体 | 第35-45页 |
·《伊豆舞女》的深层叙述主体——隐含作者 | 第35-38页 |
·隐含作者 | 第35-36页 |
·《伊豆舞女》的隐含作者 | 第36-38页 |
·《伊豆舞女》的表层叙述主体——叙述者 | 第38-44页 |
·叙述者 | 第38-39页 |
·《伊豆舞女》的叙述者 | 第39-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