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多重买卖中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动产多重买卖相关问题概述 | 第11-18页 |
·动产多重买卖的界定 | 第11-12页 |
·动产多重买卖出现的原因 | 第12-16页 |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动产多重买卖的诱因 | 第12-13页 |
·债权与物权效力的区分是动产多重买卖的条件 | 第13-14页 |
·债权相容性原理是动产多重买卖存在的基础 | 第14-16页 |
·动产多重买卖引发的问题 | 第16-18页 |
第2章 普通动产多重买卖标的物所有权归属 | 第18-27页 |
·普通动产的界定 | 第18页 |
·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确定标准的不同观点 | 第18-23页 |
·交付优先说 | 第18页 |
·先支付价款说 | 第18-20页 |
·先合同优先说 | 第20-21页 |
·出卖人自主决定说 | 第21-22页 |
·买受人先请求说 | 第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确定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债权平等性的内涵 | 第23-24页 |
·债权平等性原理对所有权归属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文观点 | 第25-27页 |
第3章 特殊动产多重买卖标的物所有权归属 | 第27-41页 |
·特殊动产的界定 | 第27-28页 |
·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确定标准的不同观点 | 第28-31页 |
·交付优先说 | 第28-29页 |
·登记优先说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确定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登记的性质及效力 | 第31-33页 |
·交付与登记关系 | 第33-36页 |
·不同情况下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具体分析 | 第36-41页 |
·标的物已交付未登记 | 第36-37页 |
·标的物已交付且已登记 | 第37-38页 |
·标的物未交付但已登记 | 第38页 |
·标的物未交付且未登记 | 第38-41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立法评析及完善建议 | 第41-46页 |
·现行立法评析 | 第41-43页 |
·标的物所有权判定标准有违债权平等性原则 | 第41-42页 |
·判定标的物所有权归属未考虑当事人主观状态 | 第42页 |
·交付效力凌驾于登记之上削弱了登记权威性 | 第42-43页 |
·引发的实践问题 | 第43-44页 |
·影响交易效率 | 第43页 |
·待证事实难以证明 | 第43页 |
·未能实现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 | 第43-44页 |
·立法完善 | 第44-46页 |
·尊重出卖人自主选择权 | 第44页 |
·确定标的物所有权归属需考虑当事人主观状态 | 第44-45页 |
·强化登记效力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