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孔子“仁”的思想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选题背景第7-8页
   ·研究现状第8-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理论意义第11-12页
     ·现实意义第12页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仁与公民道德意识第14-22页
   ·孔子的“仁”第14-16页
   ·公民道德意识第16-17页
   ·仁与公民道德意识第17-22页
     ·仁是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第18-19页
     ·仁是公民道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9-20页
     ·仁是公民道德行为的内在约束尺度第20-22页
第三章 公民仁德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第22-30页
   ·公民道德意识中仁爱思想的缺乏第22-24页
   ·公民道德教育中仁教思想被忽视第24-26页
   ·公民道德意识中仁孝思想被扭曲第26-27页
   ·公民道德中仁礼思想意识的淡化第27-30页
第四章 公民道德意识中缺乏“仁”的思想的原因第30-34页
   ·社会转型期对公民道德意识产生重大影响第30-31页
   ·儒家伦理道德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局限性第31-32页
   ·在公民道德培养中“仁”的思想存在欠缺第32-34页
第五章 运用孔子“仁”的思想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第34-43页
   ·“仁”作为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的重要理念第34-35页
   ·“仁”与当代社会道德观的关系第35-37页
     ·“仁”是当代社会道德观的本源第35-36页
     ·“仁”在当代社会道德观中的发展第36页
     ·“仁”与当代道德观的区别第36-37页
   ·“仁”用在培养公民道德意识中的方式方法第37-43页
     ·家庭是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的首场课堂第37-39页
     ·学校是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的关键场所第39-40页
     ·社会是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的核心领域第40-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庄道论探究
下一篇:庄子人性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