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行政决策的概念 | 第17页 |
·行政决策咨询的概念 | 第17-18页 |
·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概念 | 第18页 |
·相关理论探讨 | 第18-21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18-19页 |
·精英主义理论 | 第19页 |
·政治系统论 | 第19-20页 |
·决策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初步建立 | 第21-26页 |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起步阶段(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 第21页 |
·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 | 第21页 |
·突破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第21-22页 |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现状 | 第22-26页 |
·行政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设置 | 第22-24页 |
·决策咨询的制度规范 | 第24页 |
·行政决策咨询的途径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决策咨询的保障措施不完善 | 第26-27页 |
·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发展不平衡 | 第27-28页 |
·决策过程中的各主体缺乏有效互动 | 第28-29页 |
·决策咨询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 第29-30页 |
·决策咨询的成果在实际中难以发挥作用 | 第30-31页 |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行政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落后 | 第31页 |
·行政决策咨询法律地位的缺失 | 第31-32页 |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起步较晚 | 第32页 |
·政府决策者受“经济人”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行政决策咨询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8页 |
·美、日、德三国行政决策咨询的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美国行政决策咨询的概况 | 第33-34页 |
·日本行政决策咨询的概况 | 第34-35页 |
·德国行政决策咨询的概况 | 第35页 |
·发达国家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主要特点 | 第35-38页 |
·机构设置方面 | 第35-36页 |
·成果推销机制方面 | 第36页 |
·资金筹措机制方面 | 第36-37页 |
·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方面 | 第37-38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的对策 | 第38-48页 |
·健全行政决策咨询的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 第38页 |
·增强决策者的咨询意识 | 第38-39页 |
·完善决策咨询机构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充足的资金来源 | 第39页 |
·实现行政决策咨询主体的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 | 第39-42页 |
·促进官方决策咨询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 第39-40页 |
·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咨询作用 | 第40页 |
·大力发展民间决策咨询机构 | 第40-41页 |
·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 第41-42页 |
·在决策咨询机构中推行竞争机制 | 第42页 |
·为决策咨询创造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 | 第42-43页 |
·规范决策机构与咨询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 | 第42-43页 |
·加强决策咨询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 第43页 |
·实现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 第43-46页 |
·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 | 第43页 |
·建立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完善咨询人员的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 第44页 |
·实行多学科交叉的人员构成机制 | 第44-45页 |
·完善人才交流机制 | 第45-46页 |
·完善决策咨询的成果转化机制 | 第46-48页 |
·提高决策咨询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 第46页 |
·决策咨询机构要注重决策咨询成果的推广 | 第46-47页 |
·对被采纳的决策咨询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