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白光 LED 简介 | 第11页 |
| ·白光 LED 发光原理 | 第11-12页 |
| ·白光 LED 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3页 |
| ·白光 LED 用荧光粉 | 第13-17页 |
| ·白光 LED 用荧光粉的简介 | 第13-14页 |
| ·白光 LED 用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 ·白光 LED 用红色荧光粉 | 第17-20页 |
| ·白光 LED 用红色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材料选取的研究 | 第18-20页 |
|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0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 | 第22-25页 |
| ·本实验所用的试剂名称与规格 | 第22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22-23页 |
|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样品的测试参数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Eu~(3+)掺杂量对 Ba3(PO4)2: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25-43页 |
| ·Ba_3(PO_4)_2基本性质分析 | 第25-29页 |
| ·Ba3(PO4)2晶体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 ·SEM 形貌分析 | 第27-28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 ·热分析 | 第29页 |
| ·Eu~(3+)对 Ba_3(PO_4)_2: 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 ·物相分析 | 第29-30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 ·少量掺杂 Eu~(3+)对 Ba_3(PO_4)_2: 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2-38页 |
| ·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33-36页 |
| ·荧光衰减分析 | 第36-37页 |
| ·色坐标 | 第37-38页 |
| ·重掺杂 Eu~(3+)对 Ba_3(PO_4)_2: 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 ·物相分析 | 第38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 ·荧光衰减分析 | 第39-40页 |
| ·R/O 值分析 | 第40-41页 |
| ·样品紫外激发效果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电荷补偿剂对 Ba_(2.96)(PO_4)_2:0.0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3-53页 |
| ·物相分析 | 第43-44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4-48页 |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45-48页 |
| ·R/O 值分析 | 第48页 |
| ·荧光衰减分析 | 第48-50页 |
| ·Uv-Vis 紫外漫反射分析 | 第50-51页 |
| ·色坐标及样品激发效果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BaF_2对 Ba_2.96(PO4)2:0.04Eu~(3+)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3-66页 |
| ·不同 BaF_2掺杂量对 Ba_(2.96)(PO_4)_2:0.04Eu~(3+)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3-59页 |
| ·物相分析 | 第53-54页 |
| ·Ba_(10)F_2(PO_4)_6晶体结构分析 | 第54页 |
| ·SEM 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5-57页 |
| ·荧光衰减分析 | 第57-58页 |
| ·色坐标及样品激发效果 | 第58-59页 |
| ·不同 Eu~(3+)掺杂量对 Ba_(10)F_2(PO_4)_6: 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9-66页 |
| ·物相分析 | 第59-60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60-62页 |
| ·荧光衰减分析 | 第62-63页 |
| ·Uv-Vis 紫外漫反射分析 | 第63-64页 |
| ·R/O 值分析 | 第64页 |
| ·色坐标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创新点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