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沃伦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6-22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22-26页 |
第一章 美国文学中的“逃逸与追寻”与沃伦的诗歌创作 | 第26-56页 |
第一节 美国文学中“逃逸与追寻”主题形成的原因 | 第27-30页 |
第二节 “逃逸与追寻”主题在美国不同文学时期的呈现 | 第30-43页 |
·早期文学:从欧文到库柏 | 第30-33页 |
·浪漫主义时期:从梭罗到狄金森 | 第33-36页 |
·现实主义时期:从马克·吐温到杰克·伦敦 | 第36-37页 |
·现代主义时期:从薇拉·凯瑟到海明威 | 第37-40页 |
·当代多元文学时期:以塞林格与莫里森为例 | 第40-43页 |
第三节 美国南方“逃逸派”对沃伦诗歌创作的直接影响 | 第43-56页 |
·“逃逸派”的诞生及沃伦与“逃逸派”的结缘 | 第43-48页 |
·“逃逸派”的宏观宗旨对沃伦的影响 | 第48-51页 |
·“逃逸派”其他成员的创作对沃伦的影响 | 第51-56页 |
第二章 沃伦诗歌主题、意象与结构体现的“逃逸与追寻” | 第56-175页 |
第一节 沃伦诗歌中的“逃逸与追寻”主题 | 第57-134页 |
·从都市城镇到乡村自然 | 第58-67页 |
·从暴力暴行到和平和谐 | 第67-83页 |
·从迷茫无知到内外认知 | 第83-103页 |
·从现代荒原到理想世界 | 第103-134页 |
第二节 沃伦诗歌中的“逃逸与追寻”意象 | 第134-161页 |
·鸟与天空的意象 | 第135-148页 |
·鹿与森林的意象 | 第148-153页 |
·水与洞穴的意象 | 第153-161页 |
第三节 沃伦诗歌中的“逃逸与追寻”结构 | 第161-175页 |
第三章 沃伦诗歌时间观体现的“逃逸与追寻” | 第175-201页 |
第一节 短暂与永恒 | 第177-185页 |
·“逃逸生命的短暂、追寻相对的永恒”——布莱克式的辩证时间观 | 第179-182页 |
·“逃逸时间的流逝、追寻此刻的永恒”——冻结瞬间的手法 | 第182-185页 |
第二节 “此时与彼时” | 第185-195页 |
·“逃逸往昔的一去不返”——哈代式的时光对照 | 第186-190页 |
·“追寻今昔的互通互渗”——“时间的二重性” | 第190-195页 |
第三节 弹跳交织的网状时间模式对线状和圆状时间模式的超越 | 第195-201页 |
第四章 沃伦诗歌历史观体现的“逃逸与追寻” | 第201-217页 |
第一节 “逃逸对历史的忘却和粉饰与追寻对历史的继承和担当” | 第202-208页 |
第二节 “过去的用途”——以美国南方为例 | 第208-217页 |
·通过历史反思自身的弊端 | 第208-211页 |
·吸取历史中优秀的传统,创建美好的未来 | 第211-217页 |
结论 | 第217-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27页 |
致谢 | 第227-228页 |
附录 | 第228-23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