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强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论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序言 | 第8-12页 |
·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文章结构 | 第10-11页 |
·方法取向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方法取向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我国交强险制度运行的原理分析 | 第12-24页 |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背景以及现状 | 第12-15页 |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出台背景 | 第12-14页 |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14-15页 |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法律特征分析 | 第15-16页 |
·责任产生方式:强制保险责任 | 第15页 |
·责任设立目的:非营利性目的 | 第15-16页 |
·制度设计取向:受害人为中心 | 第16页 |
·制度跟进措施:社会救助基金 | 第16页 |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法律关系梳理 | 第16-24页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主体分析 | 第17-19页 |
·交强险投保人 | 第17页 |
·交强险保险人 | 第17-18页 |
·交强险中其他保险主体 | 第18-19页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客体分析 | 第19-22页 |
·保险标的的正面界定:第三者责任判定 | 第19-20页 |
·保险标的的反面界定:故意致害的考量 | 第20-22页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内容分析 | 第22-24页 |
·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保险权利义务 | 第22-23页 |
·受害人与当事人之间的保险权利义务 | 第23-24页 |
3 我国交强险制度运行的问题梳理 | 第24-30页 |
·由于不盈利不亏损原则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4-27页 |
·不盈利不亏损原则 的制度由来 | 第24-25页 |
·不盈利不亏损原则 的实施困境 | 第25-26页 |
·不盈利不亏损原则 的重新审视 | 第26-27页 |
·由于无责赔付范围过大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7-28页 |
·无责赔付--赔偿原则中的争议焦点 | 第27-28页 |
·无责赔付--赔偿原则中的焦点解析 | 第28页 |
·由于保险理赔环节复杂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8-30页 |
·繁杂的理赔程序带给客户诸多不便 | 第28-29页 |
·垫付款难追回救助基金形同虚设 | 第29页 |
·交强险经营过程中的现存制度缺陷 | 第29-30页 |
4 我国交强险制度运行的完善建议 | 第30-36页 |
·严格界定强制险承保范围 | 第30-31页 |
·精神损害赔偿不属于强制险的承保范围 | 第30-31页 |
·间接财产损失不属于强制险的承保范围 | 第31页 |
·加强无责赔付的可操作性 | 第31-33页 |
·修正无责赔付的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建立小额案件快速理赔机制 | 第32-33页 |
·完善社会救助金配套制度 | 第33-34页 |
·法律应尽量扩展社会救助基金来源 | 第33页 |
·法律应规定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主体 | 第33-34页 |
·建立周边保障性制度机制 | 第34-36页 |
·设计多元化差异性的赔偿限额梯度 | 第34-35页 |
·建立保险业反欺诈多边合作性机制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