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英文縮写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40页 |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 第10-14页 |
·钾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 第10页 |
·钾的生理功能 | 第10-13页 |
·土壤中的钾和植物的缺钾症状 | 第13-14页 |
·植物对低钾胁迫信号的响应 | 第14-27页 |
·植物钾营养吸收的差异和分子机制 | 第14页 |
·植物的低钾信号感受器 | 第14-16页 |
·植物体内的钙感受器 | 第16-21页 |
·CBL互作蛋白激酶CIPK | 第21-23页 |
·CBL/CIPK信号网络 | 第23-27页 |
·植物的钾转运系统 | 第27-37页 |
·植物的钾营养吸收效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性 | 第27页 |
·植物的钾吸收机制 | 第27-28页 |
·植物钾通道的结构特点 | 第28-29页 |
·植物钾通道的亚细胞定位 | 第29页 |
·植物钾通道的生理功能 | 第29-32页 |
·植物钾转运体的结构特点 | 第32-33页 |
·植物钾转运体的生理功能 | 第33-35页 |
·水稻中钾通道和钾转运体的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植物钾吸收的调节机制 | 第37-38页 |
·植物钾吸收的转录水平调节 | 第37页 |
·植物钾吸收的转录后调节 | 第37-38页 |
·本研究工作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0-73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40-43页 |
·拟南芥 | 第40-41页 |
·水稻 | 第41-43页 |
·所用菌株 | 第43页 |
·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43-69页 |
·载体构建 | 第43-48页 |
·植物材料构建 | 第48-51页 |
·植物材料的鉴定 | 第51-58页 |
·酵母相关实验 | 第58-68页 |
·体内互作验证——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 | 第68-69页 |
·实验中所用的引物序列 | 第69-73页 |
·材料鉴定所用引物 | 第69-70页 |
·BiFC实验所用引物 | 第70页 |
·酵母实验所用引物 | 第70-73页 |
第三章 水稻钾离子通道OsAKT1及其调控因子参与水稻钾吸收的研究 | 第73-109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3-103页 |
·水稻钾通道OsAKT1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与其它物种同源蛋白的比较 | 第73-76页 |
·低钾诱导下OsAKT1表达量变化分析 | 第76-77页 |
·在异源体系内验证OsAKT1的钾吸收功能 | 第77-79页 |
·利用水稻osakt1突变体验证OsAKT1的生理功能 | 第79-82页 |
·osakt1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钾吸收动力学比较 | 第82页 |
·OsAKT1的功能缺失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结实 | 第82-83页 |
·水稻OsAKT1过表达材料低钾表型检测 | 第83-85页 |
·水稻OsAKT1过表达材料钾吸收动力学分析 | 第85页 |
·水稻OsAKT1调控因子的寻找 | 第85-88页 |
·水稻OsCIPK23和OsCBL1生理功能的异源体系验证 | 第88-89页 |
·在水稻体内检测OsCIPK23的生理功能 | 第89-91页 |
·在水稻体内检测OsCBL1的生理功能 | 第91-92页 |
·OsCIPK23和OsCBL1过表达株系低钾生理表型检测 | 第92-94页 |
·其他与OsAKT1互作的OsCIPK和OsCBL家族成员的寻找 | 第94-97页 |
·水稻OsAKT1其他调控因子的寻找 | 第97-10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9页 |
·OsAKT1的钾吸收功能 | 第103页 |
·OsAKT1与AKT1的通道特性比较 | 第103-107页 |
·AKT1类似通道的调节机制 | 第107-108页 |
·OsAKT1的上游调节因子OsCIPK23和OsCBL1的生理功能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作者简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