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区现状研究--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时代背景与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 理论运用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走进艺术区 | 第16-29页 |
| 第一节 艺术区在中国 | 第16-19页 |
| 第二节 798 艺术区的变迁及现状 | 第19-25页 |
| 一. 萌芽期(1995-2002 年) | 第20-21页 |
| 二. 起步期(2003-2004 年) | 第21-22页 |
| 三. 发展期(2005-2007 年) | 第22页 |
| 四. 转型期(2008-2012 年) | 第22-23页 |
| 五. 新时期(2013 年之后) | 第23-25页 |
| 第三节 798 的生态环境 | 第25-29页 |
| 第二章 798 的艺术世界 | 第29-46页 |
| 第一节 798 与“当代艺术” | 第29-32页 |
| 第二节 艺术家 | 第32-38页 |
| 一. 艺术家的类型 | 第33-36页 |
| 二. 艺术生产的弊病 | 第36-38页 |
| 第三节 画廊 | 第38-45页 |
| 一. 798 艺术区的画廊现状 | 第38-43页 |
| 二. 流通环节的弊病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798 的管理者—七星集团 | 第46-62页 |
| 第一节 七星集团的历史 | 第46-48页 |
| 第二节 七星集团的企业运营 | 第48-54页 |
| 一. 企业的结构 | 第48-51页 |
| 二. 企业的经营状况 | 第51-54页 |
| 第三节 七星集团与 798 艺术区 | 第54-60页 |
| 一. 空间处置的插曲 | 第54-55页 |
| 二. 否定与拒绝 | 第55-56页 |
| 三. 我的空间我做主 | 第56-58页 |
| 四. 象征权力的支配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政府的角色 | 第62-74页 |
| 第一节 政府作为合谋者 | 第62-67页 |
| 一. 政府与七星集团 | 第62-65页 |
| 二. 政府与艺术世界 | 第65-67页 |
| 第二节 政府作为决策者 | 第67-74页 |
| 一. 决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 第68-70页 |
| 二. 政策法规不完善 | 第70-74页 |
| 第五章 结语与建议 | 第74-83页 |
| 第一节 关于 798 艺术区的反思 | 第74-78页 |
| 第二节 无墙的美术馆:艺术区的未来构思 | 第78-83页 |
| 附录 | 第83-95页 |
| 附录一. 中外主要艺术区汇总 | 第83-90页 |
| 附录二. 画廊调研统计表 | 第90-93页 |
| 附录三. 访谈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