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大规模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灾害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微差间隔时间、盲炮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爆破振动危害机制及安全判据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爆破灾害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深部采场大规模爆破落矿技术研究 | 第15-28页 |
·前言 | 第15页 |
·全分段一次爆破落矿技术 | 第15-18页 |
·逐孔起爆技术研究 | 第18-21页 |
·逐孔起爆 | 第18-20页 |
·逐孔起爆机理 | 第20页 |
·逐孔起爆特点及效果 | 第20-21页 |
·合理的微差起爆延期时间确定 | 第21-27页 |
·高精度起爆器材应用 | 第22-23页 |
·微差起爆网络设计 | 第23-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爆破振动分析基础 | 第28-37页 |
·前言 | 第28页 |
·爆破震动效应 | 第28-31页 |
·爆破振动表征参量 | 第28-29页 |
·爆破振动波的产生与传播 | 第29页 |
·爆破振动波的频谱特性 | 第29-31页 |
·爆破振动波的幅值域特性 | 第31页 |
·爆破振动波的时域特性 | 第31页 |
·爆破振动测试与监测方案 | 第31-34页 |
·爆破振动测试系统 | 第32-33页 |
·爆破振动测试方案 | 第33-34页 |
·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理论 | 第34-36页 |
·小波分析理论 | 第35页 |
·小波包分析理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爆破振动危害的小波包能量分析 | 第37-53页 |
·结构体对爆破振动的响应分析 | 第37-38页 |
·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分布分析 | 第38-48页 |
·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表征 | 第38-39页 |
·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计算 | 第39-40页 |
·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分布 | 第40-43页 |
·爆破参数对振动信号频带能量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43-48页 |
·爆破振动信号折合能量判据 | 第48-52页 |
·爆破振动信号折合能量 | 第48-51页 |
·折合能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密度法的盲炮识别研究 | 第53-6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密度法 | 第53-54页 |
·时-能密度分析法 | 第53-54页 |
·小波函数的选取及小波变换尺度的确定 | 第54页 |
·微差爆破延迟时间识别 | 第54-62页 |
·爆破震动信号实测 | 第55-56页 |
·模极大值法识别微差爆破间隔时间 | 第56-60页 |
·时-能密度法识别微差爆破间隔时间 | 第60-62页 |
·基于时-能密度法的盲炮识别研究 | 第62-66页 |
·基于时-能密度法的盲炮识别原理 | 第62-63页 |
·爆破振动测试 | 第63-64页 |
·时能密度分析 | 第64-6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爆破振动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 第67-84页 |
·爆破振动控制方法 | 第67-69页 |
·最大段药量控制 | 第67-68页 |
·最佳微差延期时间确定 | 第68-69页 |
·基于FLAC3D的采场围岩爆破动载分析 | 第69-80页 |
·FLAC3D非线性动力分析的主要特征 | 第69-71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71-72页 |
·确定本构模型和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72-73页 |
·设定边界和初始条件 | 第73页 |
·爆破振动荷载的输入及阻尼的选取 | 第73-74页 |
·FLAC3D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80页 |
·围岩支护方案确定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84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