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采空区上既有建筑物托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采空区上部岩层结构 | 第13-14页 |
·采空区治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地区的地质情况 | 第18-29页 |
·区域状况 | 第18页 |
·工程地质情况 | 第18-24页 |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第18-20页 |
·地基土承载力确定 | 第20-24页 |
·煤层分布与开采状况 | 第24-29页 |
·煤层分布状况 | 第24页 |
·场区采空区 | 第24页 |
·地表变形情况 | 第24-26页 |
·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 | 第26页 |
·采空区岩层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规律 | 第26-28页 |
·荷载对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的影响 | 第28页 |
·采空区的前期处理 | 第28-29页 |
第3章 注浆、高压旋喷桩理论 | 第29-42页 |
·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 | 第29-30页 |
·注浆法(grouting) | 第30-35页 |
·注浆法的类别 | 第31页 |
·浆液 | 第31-33页 |
·扩散半径及注浆压力 | 第33-34页 |
·注浆工程量 | 第34页 |
·注浆工程质量检测 | 第34-35页 |
·高压喷射注浆法 | 第35-42页 |
·种类 | 第35-37页 |
·适用工程对象 | 第37页 |
·作用机理 | 第37-38页 |
·固结体尺寸设计 | 第38页 |
·承载力计算 | 第38-39页 |
·注浆材料的选择 | 第39页 |
·注浆量计算 | 第39-40页 |
·质量检验 | 第40-42页 |
第4章 注浆案例 | 第42-53页 |
·概况 | 第42-43页 |
·楼体沉降情况 | 第42页 |
·既有建筑物结构及基础分析 | 第42-43页 |
·地层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沉降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地基加固处理设计 | 第45-51页 |
·治理方案的选择 | 第45页 |
·flac3D模拟 | 第45-49页 |
·工程注浆处理范围的确定 | 第49页 |
·注浆钻孔布置 | 第49页 |
·注浆设备选用 | 第49-50页 |
·注浆钻孔施工工艺 | 第50-51页 |
·实际钻孔、注浆工程量 | 第51页 |
·地基加固效果评述 | 第51-53页 |
第5章 高压喷射注浆案例 | 第53-65页 |
·概况 | 第53-56页 |
·建筑物情况 | 第53-54页 |
·场区岩土层分布情况 | 第54-55页 |
·原因分析 | 第55-56页 |
·处理方法选择 | 第56页 |
·flac3D模拟 | 第56-61页 |
·高压旋喷桩施工 | 第61-63页 |
·高压喷射注浆参数的设定 | 第61页 |
·高压喷射注浆设备机具的确定 | 第61页 |
·旋喷桩位布置 | 第61页 |
·施工质量控制 | 第61-62页 |
·施工顺序 | 第62页 |
·施工 | 第62-63页 |
·加固效果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