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与马铃薯环腐病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概述 | 第9-11页 |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与病原形态 | 第9页 |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主要检测方法 | 第9-11页 |
·马铃薯环腐病菌概述 | 第11-14页 |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与病原形态 | 第11-12页 |
·马铃薯环腐病菌主要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概述 | 第14-21页 |
·LAMP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LAMP技术的原理 | 第15-18页 |
·LAMP技术的应用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0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页 |
·LAMP检测体系的设计 | 第23页 |
·供试菌菌液培养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供试菌菌液培养 | 第23-2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页 |
·基因组DNA模板验证 | 第24-26页 |
·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26-28页 |
·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26-27页 |
·镁离子浓度优化 | 第27页 |
·内外引物浓度比的优化 | 第27-28页 |
·LAMP体系灵敏度验证及与PCR灵敏度的比较 | 第28-29页 |
·LAMP基因组检测灵敏度的验证 | 第28页 |
·LAMP体系与PCR体系基因组检测灵敏度的比较 | 第28-29页 |
·LAMP菌落检测灵敏度的验证 | 第29页 |
·LAMP体系与PCR体系菌落检测灵敏度的比较 | 第29页 |
·LAMP体系特异性验证 | 第29页 |
·利用水浴锅进行LAMP体系扩增 | 第29页 |
·LAMP体系扩增结果可视化判断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LAMP引物设计 | 第30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0-31页 |
·基因组DNA模板验证 | 第31-32页 |
·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 | 第32-35页 |
·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32页 |
·镁离子浓度优化 | 第32-33页 |
·内外引物浓度比的优化 | 第33-35页 |
·LAMP体系灵敏度验证及与PCR灵敏度的比较 | 第35-39页 |
·LAMP基因组检测灵敏度的验证 | 第35-36页 |
·LAMP体系与PCR体系基因组检测灵敏度的比较 | 第36-37页 |
·LAMP菌落检测灵敏度的验证 | 第37-38页 |
·LAMP体系与PCR体系菌落检测灵敏度的比较 | 第38-39页 |
·LAMP体系特异性验证 | 第39-40页 |
·利用水浴锅进行LAMP体系扩增 | 第40-41页 |
·LAMP体系扩增结果可视化判断 | 第41-4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引物设计 | 第42页 |
·反应体系优化 | 第42-43页 |
·高灵敏度高污染现象 | 第43页 |
·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感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