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动态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钢铁企业煤气调度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煤气调度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常用煤气调度方法 | 第12-13页 |
| ·煤气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 | 第13-15页 |
| ·钢铁企业能源中心的建立 | 第15-16页 |
| ·我国钢铁企业煤气利用和优化调度现状 | 第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分析 | 第18-32页 |
|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介绍 | 第18-21页 |
| ·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 第21-26页 |
| ·焦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 ·高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 ·转炉煤气发生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 ·煤气消耗特性分析 | 第26-32页 |
| ·焦化厂 | 第26-27页 |
| ·烧结厂 | 第27-28页 |
| ·炼铁厂 | 第28-29页 |
| ·炼钢厂 | 第29页 |
| ·轧钢厂 | 第29-30页 |
| ·缓冲用户 | 第30-32页 |
| 第3章 煤气动态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32-44页 |
| ·煤气优化调度过程特点 | 第32-33页 |
| ·动态规划 | 第33-37页 |
| ·动态规划简介 | 第33-34页 |
| ·采用动态规划的原因 | 第34-35页 |
| ·动态规划方法的运用 | 第35-37页 |
| ·数学描述 | 第37-42页 |
| ·问题描述 | 第37页 |
| ·模型的假设 | 第37-38页 |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38-40页 |
| ·约束条件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煤气动态优化模型的应用与求解 | 第44-60页 |
| ·ILOG OPL Studio软件概述 | 第44-45页 |
| ·模型的应用 | 第45-54页 |
| ·煤气用户 | 第45-48页 |
| ·软硬件仿真环境 | 第48页 |
| ·计算文件设计 | 第48-49页 |
| ·优化模型 | 第49-54页 |
| ·计算与讨论 | 第54-57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企业自发电与外购电的比较 | 第55-56页 |
| ·煤气柜柜位优化结果 | 第56-57页 |
| ·生产工况改变后的煤气动态优化分配 | 第57页 |
| ·小结 | 第57-6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