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开放式创新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12-14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及案例 | 第14-15页 |
·开放式创新环境及知识产权保护 | 第15-16页 |
·创新平台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创新平台的内涵与功能 | 第16-17页 |
·创新平台组织形式 | 第17页 |
·创新平台的分类和构建模式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3 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借鉴 | 第20-34页 |
·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模式 | 第20-24页 |
·企业自营开放式创新平台 | 第20-22页 |
·由政府主导运营的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 | 第22-23页 |
·由企业主导运营的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 | 第23-24页 |
·国外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经验 | 第24-28页 |
·芬兰构筑全球开放式创新网络平台 | 第24-26页 |
·俄罗斯打造创新实体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 第26页 |
·德国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 第26-27页 |
·巴西推动多方参与形成协同创新良好格局 | 第27-28页 |
·国内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经验 | 第28-34页 |
·北京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开放 | 第28-29页 |
·上海家化成为上海企业开放式创新典型 | 第29页 |
·苏州多方参与政策保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 第29-32页 |
·台湾政产学研全面整合建立全方位开放式创新机制 | 第32-34页 |
4 杭州市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 第34-44页 |
·杭州市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 第34-38页 |
·政府主导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初具规模 | 第36-37页 |
·行业主导的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 | 第37-38页 |
·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加强 | 第38页 |
·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有所探索 | 第38页 |
·杭州市创新平台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创新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 第39-40页 |
·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 第40-42页 |
·缺乏统一的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 第42页 |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第42页 |
·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 第42-44页 |
5 杭州市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的对策建议 | 第44-54页 |
·整合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式创新平台 | 第45-46页 |
·统筹协调政策资源 | 第45页 |
·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 第45-46页 |
·吸引汇聚专家资源 | 第46页 |
·集中发布项目资源 | 第46页 |
·创新供需对接机制 | 第46-48页 |
·强化需求导向 | 第46-47页 |
·加强政策引导 | 第47页 |
·建立面向全球的网站平台 | 第47-48页 |
·实施政府采购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 第48-49页 |
·弱化经费资助、强化政府服务 | 第48页 |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 | 第48-49页 |
·推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 第49页 |
·典型引路,引导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 | 第49-51页 |
·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 | 第49-50页 |
·培养开放式创新人才和企业家 | 第50页 |
·提高全社会对开放创新的宽容度 | 第50-51页 |
·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 第51-54页 |
·激活校企协同创新的原动力 | 第51页 |
·增强校企协同创新的外驱力 | 第51-52页 |
·强化校企协同创新的支撑力 | 第52页 |
·增强校企协同创新的辐射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