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jectARX的管端三维模型数据生成与提取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编程方式的对比 | 第11-12页 |
| ·数控自动编程发展 | 第12-14页 |
| ·自动编程软件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自动编程软件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研究平台及工具的选择 | 第16-22页 |
| ·研究平台的选择 | 第16-17页 |
| ·AutoCAD 平台的二次开发 | 第17页 |
| ·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7-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ObjectARX 开发工具的应用 | 第22-30页 |
| ·AutoCAD 数据库 | 第22-23页 |
| ·ObjectARX 二次开发工具 | 第23-24页 |
| ·ObjectARX 编程方法 | 第24-26页 |
| ·对 AutoCAD 数据库的操作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管端三维模型数据自动提取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0-35页 |
| ·自动提取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0-33页 |
| ·管件生成搭建模块 | 第31页 |
| ·管件及子实体选择模块 | 第31-32页 |
| ·三维相贯线数据生成模块 | 第32页 |
| ·焊接坡口角数据生成模块 | 第32-33页 |
| ·用户自定义三维模型拾取模块 | 第33页 |
| ·自动提取系统的开发方法 | 第33-34页 |
| ·自动提取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5章 管端三维模型数据提取系统的开发 | 第35-65页 |
| ·三维实物模型的生成 | 第35-41页 |
| ·三维实体的生成方法 | 第35-37页 |
| ·圆管实体的生成 | 第37-38页 |
| ·圆管实体的偏移与旋转 | 第38-39页 |
| ·用户参数的获取 | 第39-41页 |
| ·三维实物模型的搭建 | 第41-45页 |
| ·实物模型的搭建方法 | 第41-44页 |
| ·常用基础类的封装 | 第44-45页 |
| ·三维实体的选择 | 第45-51页 |
| ·目标管件的选择 | 第45-48页 |
| ·子实体相贯线的选择 | 第48-51页 |
| ·三维相贯线数据的提取 | 第51-57页 |
| ·函数调用法 | 第51-54页 |
| ·几何方法 | 第54-57页 |
| ·坡口角数据的生成与提取 | 第57-63页 |
| ·坡口角求取问题的转化 | 第57-58页 |
| ·AutoCAD 存储技术 | 第58-59页 |
| ·圆管模型的遍历 | 第59-61页 |
| ·角度值的求取 | 第61-63页 |
| ·用户自定义复杂实体的拾取及系统扩展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