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视野中的装置性景观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2 当代艺术与景观设施概述 | 第14-29页 |
·当代艺术概述 | 第14-22页 |
·当代艺术的特征 | 第14-15页 |
·当代艺术的主要艺术现象 | 第15-22页 |
·景观设施概述 | 第22-24页 |
·景观设施的概念和性质 | 第22页 |
·景观设施的分类 | 第22页 |
·当前我国景观设施设计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景观设施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 第24-27页 |
·景观设施的艺术化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景观设施的艺术态度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装置性景观设施诠释 | 第29-36页 |
·从装置艺术到装置性景观设施 | 第29-32页 |
·装置艺术解析 | 第29-30页 |
·装置艺术的概念 | 第29页 |
·装置艺术的发展 | 第29-30页 |
·装置艺术的景观化倾向 | 第30-32页 |
·装置性景观设施的概念界定 | 第32-33页 |
·装置性景观设施的凸显特质 | 第33-35页 |
·概念形式的开放性 | 第33页 |
·表现媒介的丰富性 | 第33页 |
·互动趣味的体验性 | 第33-34页 |
·行为事件的过程性 | 第34页 |
·形态功能的可变性 | 第34页 |
·符号语言的非逻辑性 | 第34-35页 |
·社会文化的隐喻性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装置性景观设施的主要创作手法与理念 | 第36-73页 |
·动态式设计 | 第36-45页 |
·运用可变结构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36-38页 |
·可移动设计 | 第36-37页 |
·可组合设计 | 第37页 |
·具有活动机制的结构 | 第37-38页 |
·运用动力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38-43页 |
·运用自然力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39-42页 |
·运用机械力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42-43页 |
·应用视错觉效果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43-44页 |
·运用光电媒体技术产生的动态设计 | 第44-45页 |
·多感官设计 | 第45-56页 |
·冲击性的视觉表达设计 | 第45-49页 |
·绚丽的色彩设计与光影处理 | 第46-47页 |
·大胆的造型与奇妙的纹理 | 第47-48页 |
·独特的空间氛围 | 第48-49页 |
·非视觉化的感官体验设计 | 第49-55页 |
·听觉体验表达 | 第49-52页 |
·触觉体验表达 | 第52-53页 |
·嗅觉体验表达 | 第53-55页 |
·味觉体验表达 | 第55页 |
·综合感官体验设计 | 第55-56页 |
·反常态设计 | 第56-67页 |
·拼贴集合 | 第56-60页 |
·移用并置 | 第56-58页 |
·篡改置换 | 第58-59页 |
·转化再造 | 第59-60页 |
·异化抽象 | 第60-64页 |
·夸张及超尺度的表达 | 第60-61页 |
·拟仿 | 第61-64页 |
·模糊多义 | 第64-67页 |
·错位表达(反转) | 第65页 |
·多元艺术的参与(并容) | 第65-66页 |
·多义性(多功能) | 第66-67页 |
·交互式设计 | 第67-71页 |
·主动操作式交互设计 | 第68-70页 |
·感应式交互设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装置性景观设施设计的影响要素分析 | 第73-104页 |
·材料技术要素 | 第73-92页 |
·传统材料的创新使用 | 第73-77页 |
·传统材料的艺术再现 | 第73-75页 |
·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 | 第75-76页 |
·新工艺施用于传统材料 | 第76-77页 |
·非常规材料的实验 | 第77-83页 |
·现成品材料 | 第77-80页 |
·临时性材料 | 第80-81页 |
·有机材料 | 第81-82页 |
·其他材料 | 第82-83页 |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 第83-92页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第83-86页 |
·复合材料 | 第86-87页 |
·金属 | 第87-90页 |
·高科技互动材料 | 第90-92页 |
·环境场所要素 | 第92-99页 |
·自然环境要素 | 第93-95页 |
·遵从自然过程,让自然做功 | 第93-95页 |
·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 | 第95页 |
·人工环境要素 | 第95-97页 |
·延续地域文脉 | 第95-96页 |
·体现城市性格与魅力 | 第96-97页 |
·场所空间要素 | 第97-99页 |
·通过装置性景观设施创造新的场景故事 | 第97-98页 |
·通过装置性景观设施强化场所精神 | 第98-99页 |
·行为情感要素 | 第99-103页 |
·行为要素 | 第99-101页 |
·从单纯的造物转向行为方式的设计 | 第100页 |
·满足多层次对象的需求 | 第100-101页 |
·情感要素 | 第101-103页 |
·注重情感交流 | 第101-102页 |
·突出使用者的主体地位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6 装置性景观设施的作用与价值 | 第104-108页 |
·营造城市“活力景观”的激发器 | 第104页 |
·唤醒和调动人的参与行为 | 第104页 |
·灵活应对空间布局,与环境共生 | 第104页 |
·延续场所“记忆”与“故事”的存储器 | 第104-105页 |
·塑造标志性景观,创造场所“记忆” | 第105页 |
·传达情感寓意,诉说场景“故事” | 第105页 |
·推动景观设计思潮变革的驱动器 | 第105-106页 |
·创作观念的变革 | 第105-106页 |
·创作形式的丰富 | 第106页 |
·创新精神的促进 | 第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7 装置性景观设施设计实践探索 | 第108-114页 |
·怎么休息我做主——DIY椅子 | 第108-109页 |
·旅迹——角度椅 | 第109-110页 |
·光·乐——校园设施设计 | 第110-111页 |
·留住彩虹时刻——彩虹雨篷 | 第111-112页 |
·HUMAN装置——校园雕塑 | 第112-113页 |
·互动阅读——沙包装置 | 第113-11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页 |
·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图片索引 | 第119-124页 |
个人简介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