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29页 |
·丝核菌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丝核菌属真菌特征与形态学分类 | 第12-13页 |
·真菌病毒或 dsRNA 介导的植物病原真菌的弱毒现象 | 第13-22页 |
·真菌病毒或 dsRNA | 第13-16页 |
·植物病原真茵的弱毒现象 | 第16-17页 |
·弱毒株的遗传特性 | 第17-18页 |
·弱毒现象与真菌病毒或 dsRNA 的关系 | 第18-20页 |
·利用弱毒株成功防治病害的实例 | 第20-22页 |
·营养体非亲和性与弱毒株应用的局限性 | 第22页 |
·木霉菌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木霉菌的生防机制 | 第22-25页 |
·竞争作用 | 第23页 |
·重寄生作用 | 第23-24页 |
·抗生作用 | 第24页 |
·协同拮抗作用 | 第24-25页 |
·木霉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木霉菌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25页 |
·木霉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25-26页 |
·木霉菌对植物抗性的诱导作用 | 第26页 |
·木霉菌的生防应用方式 | 第26-27页 |
·土壤处理 | 第27页 |
·种子处理 | 第27页 |
·叶面果实喷施 | 第27页 |
·木霉菌的生防效果研究和木霉制剂应用状况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9-39页 |
·丝核菌菌株的来源与保存 | 第29-32页 |
·丝核菌菌株来源 | 第29-31页 |
·丝核菌菌株的保存 | 第31-32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2页 |
·PDA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2页 |
·LB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2页 |
·供试菌株的培养 | 第32页 |
·dsRNA 的提取 | 第32-34页 |
·实验器材 | 第32页 |
·提取试剂 | 第32-33页 |
·dsRNA 的粗提取步骤 | 第33-34页 |
·dsRNA 的纯化 | 第34页 |
·dsRNA 序列分析 | 第34-38页 |
·供试菌株及试剂 | 第34-35页 |
·dsRNA 的部分 cDNA 克隆 | 第35-37页 |
·特异性扩增片段的回收 | 第37页 |
·回收产物的检测 | 第37页 |
·特异性扩增片段克隆 | 第37-38页 |
·建立克隆反应体系 | 第37页 |
·转化 | 第37-38页 |
·单克隆的检测 | 第38页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8页 |
·dsRNA 多样性研究 | 第38页 |
·拮抗木霉菌株对 AG1-IA、AG-3、AG-4 群菌株的生防效果测定 | 第38-39页 |
·平板对峙培养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60页 |
·立枯丝核菌 AG1-IA 群菌株 dsRNA 条带出现时间的检测 | 第39-40页 |
·丝核菌 dsRNA 多样性分析 | 第40-57页 |
·玉米纹枯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 dsRNA 多样性分析 | 第40-43页 |
·不同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菌株 dsRNA 多样性分析 | 第43-47页 |
·不同寄主不同融合群丝核菌菌株之间 dsRNA 多样性分析 | 第47-54页 |
·丝核菌菌株生长速度与 dsRNA 关系的测定 | 第54-57页 |
·拮抗木霉菌株 T21 对 AG1-IA、AG-3、AG-4 群菌株的生防效果测定 | 第57-60页 |
·拮抗木霉菌株 T21 对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 第57-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关于 dsRNA 与致病性的关系 | 第60页 |
·关于不同地区丝核菌 dsRNA 条带类型的不同 | 第60-61页 |
·关于丝核菌 dsRNA 的多样性分析 | 第61页 |
·关于拮抗木霉菌株 T21 对 AG1-IA、AG-3、AG-4 群菌株的生防效果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立枯丝核菌 dsRNA 多样性分析 | 第62-63页 |
·拮抗木霉菌株对 AG1-IA、AG-3、AG-4 群菌株的生防效果测定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