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枣泉电厂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电厂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点 | 第14-18页 |
·电厂工艺简介 | 第14页 |
·电厂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 | 第14-16页 |
·电厂废水的分类 | 第14-16页 |
·电厂废水对地下水影响的途径 | 第16页 |
·电厂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 | 第16-18页 |
·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 第16页 |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电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 第18-39页 |
·电厂工程概况 | 第18-21页 |
·项目概况 | 第18页 |
·给排水系统概况 | 第18-21页 |
·区域自然地理 | 第21-23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气象水文 | 第21-23页 |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23-26页 |
·区域地层与构造 | 第23-24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6页 |
·评价区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26-39页 |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 第26-27页 |
·评价区地层岩性 | 第27-29页 |
·评价区构造 | 第29-31页 |
·评价区水文地质 | 第31-39页 |
第四章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 第39-48页 |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第39-42页 |
·监测点位的布设 | 第39页 |
·监测因子与方法 | 第39-40页 |
·监测结果 | 第40-42页 |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 第42-48页 |
·评价方法 | 第42页 |
·评价标准 | 第42页 |
·评价结果 | 第42-48页 |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48-66页 |
·预测方法 | 第48-59页 |
·地下水流模型 | 第49页 |
·溶质运移模型 | 第49-50页 |
·应用软件 | 第50-51页 |
·水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4-59页 |
·电厂厂址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59-66页 |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第59页 |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第59-66页 |
第六章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 | 第66-72页 |
·源头控制措施 | 第66页 |
·分区控制措施 | 第66-69页 |
·污染防治区划分 | 第66-67页 |
·分区防渗措施 | 第67-69页 |
·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 | 第69-70页 |
·地下水监测计划 | 第69页 |
·地下水监测原则 | 第69页 |
·监测井布置 | 第69-70页 |
·监测数据管理 | 第70页 |
·应急治理措施 | 第70-72页 |
·风险应急预案 | 第70页 |
·治理措施 | 第70页 |
·相关建议措施 | 第70-72页 |
第七章 《导则》相关问题探讨及结论 | 第72-76页 |
·水文资料缺乏 | 第72-73页 |
·地下水现状质量评价较难 | 第73页 |
·数值模型问题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